水脑症的全面解析:症状、诊断与治疗方案
水脑症的全面解析:症状、诊断与治疗方案
水脑症是一种由于脑脊髓液异常积累,导致脑室扩大并压迫脑神经组织的疾病。这种病症在婴儿和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但其症状和治疗方法因人而异。本文将详细介绍水脑症的病因、症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案,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我们的神经系统,从大脑一路延伸到脊髓,都充满了俗称为“龙骨水”的脑脊髓液。这种透明的液体,实际上位于脑膜的蛛网膜和软脑膜之间,一直延伸到脊髓。脑脊髓液就像一个水床,可以保护大脑和脊髓,避免受到外力撞击。此外,它还能运送营养物质,供大脑所需。
脑脊髓液是在大脑中一些叫做脉络丛的地方制造出来的,制造好之后,它会先经过一些叫做脑室间孔的通道,来到第三脑室。然后,它会沿著一条叫做塞尔维氏大脑导水管的管道,来到第四脑室,接著会分成两股,一股从正中孔流到小脑延髓池,另一股从两个外侧孔流到桥脑池。最后,它们会一起流到脊髓和大脑的外面。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会制造500毫升的脑脊髓液。部分脑脊髓液会被人体吸收回去。如果脑脊髓液异常积累,压迫大脑造成脑室扩大,压迫或伤害到脑神经组织,就会形成水脑症,甚至衍伸出其他并发症。
水脑症的种类
水脑症依脑脊髓液流通的状态可分为:
- 阻塞型水脑症:脑脊髓液流动的通道被堵住了,导致脑脊髓液积聚。常见原因包括脑出血、脑瘤、先天性大脑导水管狭窄等。
- 交通型水脑症:脑脊髓液制造过多或吸收太慢,导致脑脊髓液积聚。常见原因包括脑瘤、脑出血、脑感染、老年化等。
水脑症在婴儿期与老人期的症狀差异
急性水脑症发展迅速,症状通常较为严重,包括:
- 头痛:头痛是急性水脑症最常见的症状,通常为剧烈头痛,伴有恶心、呕吐。
- 呕吐:呕吐是急性水脑症的另一常见症状,通常为喷射状呕吐。
- 视力模糊:由于脑脊髓液积聚压迫视神经,可能会导致视力模糊、复视甚至失明。
- 反应迟钝:随着脑内压升高,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应迟钝、嗜睡、意识模糊等症狀。
- 昏迷: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陷入昏迷。
慢性水脑症发展缓慢,症状通常较为轻微,包括:
- 反应迟钝:慢性水脑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反应迟钝,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等。
- 步态不稳:由于脑脊髓液积聚压迫小脑,可能会导致步态不稳、平衡障碍。
- 小便失禁: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小便失禁。
- 水脑症的症状也可能类似於其他疾病,例如失智症和帕金森氏症。因此,重要的是要由医生诊断水脑症。
婴儿期水脑症通常发展迅速,症状明显:
- 头部异常增大:这是婴儿期水脑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脑脊髓液积聚,导致大脑膨胀,头围会明显大于同龄人。
- 前囟门膨出:前囟门是婴儿头顶两块颅骨未闭合的部位。在正常情况下,前囟门会随着婴儿的成长逐渐闭合。如果水脑症发展迅速,前囟门会凸出甚至隆起。
- 颅骨缝线分离:颅骨缝线是连接颅骨各块骨骼的接缝。在婴儿期,颅骨缝线尚未完全闭合。如果水脑症导致颅内压升高,颅骨缝线可能会分离。
- 头皮静脉变明显:由于颅内压升高,头皮静脉会变得更加明显。
- 头皮变薄而光滑:由于头皮下组织受到压迫,头皮会变得变薄而光滑。
- 哭声高頻:由于颅内压升高,婴儿的哭声可能会变得尖锐、高頻。
- 落日眼:在严重的水脑症病例中,婴儿的眼睛可能会向下转,露出上方过多的白色巩膜,称为落日眼。
儿童期水脑症的发展速度通常较慢,症状也相对较为隐匿:
- 头部大小无明显异常:与婴儿期水脑症不同,儿童期水脑症患者的头部大小通常不会明显增大。
- 头痛:这是儿童期水脑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头痛通常为胀痛或钝痛,可伴有恶心、呕吐。
- 视力模糊:由于颅内压升高,视乳头水肿,可导致视力模糊、复视甚至失明。
- 运动障碍:由于颅内压升高,可导致肢体僵直、运动失调等运动障碍。
- 小便失禁:由于颅内压升高,可影响膀胱功能,导致小便失禁。
- 智力下降:水脑症会对大脑发育造成影响,导致智力下降。
- 喋喋不休:一些水脑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喋喋不休的症状。
检查与诊断
要诊断常压性水脑症,医生通常会用到两种方法:影像检查和腰椎穿刺。
- 影像检查,包括电脑断层 (CT) 和核磁共振 (MRI),可以帮助医生看到脑部是否存在水脑症。此外,影像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 腰椎穿刺是一种将一根细针插入下背部脊椎腔的程序。医生会使用腰椎穿刺来测量脑脊髓液的压力。如果脑脊髓液压力升高,则可能是常压性水脑症的征兆。医生还会分析脑脊髓液的成分,以检查是否有任何异常。
水脑症的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目标是减少脑脊髓液的产生或增加其吸收,常见如利尿剂,但大多患者表示成效有限,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
- 手术治疗:目标是改善脑脊髓液的产生和吸收,让其能够正常流动,最常见的是植入引流系统。引流系统就像一根吸管,可以将多余的脑脊髓液引导到身体其他部位,例如心房或腹腔,在那里它可以被吸收。
在手术之前,医生会先放置一根暂时性的引流管,以观察颅内压的变化。如果暂时性引流管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那么就不需要进行永久性引流手术。但是,如果暂时性引流管无法有效控制水脑症,那么就需要进行永久性引流手术。
特徵 | 暫時性腦室外引流管 | 長隧道腦室外引流管 |
---|---|---|
放置位置 | 腦的偏後方或兩側的側腦室 | 側腦室,經皮下隧道引至腹腔 |
放置天數 | 約 7-10 天 | 約 30 天 |
引流管拉出位置 | 經頭皮外接 | 經鎖骨下或腹部外接 |
優勢 | 手術簡單、創傷小 | 引流效果較佳、感染風險較低 |
風險 | 放置時間較短、需要多次手術 | 手術較複雜、創傷較大 |
永久性引流管是一种用于治疗水脑症的医疗器材,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 分流管:分流管是一根细管,用于将脑脊髓液引流到身体其他部位。
- 瓣膜:瓣膜位于分流管内,用于控制脑脊髓液的流动。
- 储存囊:储存囊是一个小囊,用于储存多余的脑脊髓液。
分流管会将脑室内的多余脑脊髓液引流至身体其他腔室,在那里它可以被吸收。瓣膜则控制脑脊髓液的流动,防止过多或过少的脑脊髓液流出。永久性引流管有以下几种:
- 脑室腹腔引流手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 Shunt):在脑室中植入一根分流管,分流管将多余的脑脊髓液引流到腹部腔室,在那里它可以被吸收,为最常见的一种手术方式。
- 脑室右心房脑脊髓液引流手术(Ventriculo-Atrial Shunt):在脑室中植入一根分流管,分流管将多余的脑脊髓液引流到心房,在那里它可以被泵入血液。
- 腰椎腹腔引流手术(Lumbo-Peritoneal Shunt):在腰椎中植入一根分流管,分流管将多余的脑脊髓液引流到腹部腔室,在那里它可以被吸收。
手术风险:感染、出血、神经损伤、分流管堵塞,导致脑脊髓液积聚。
脑室腹腔引流系统的压力阀差异与费用
脑室腹腔引流系统的压力引流阀由一个压力传感器和一个阀门组成。压力传感器会监测颅内压。当颅内压大于引流阀设定的压力时,压力传感器会发出信号,阀门会打开,允许脑脊髓液流向腹腔。当颅内压小于引流阀设定值时,压力传感器会停止发出信号,阀门会关闭,阻止脑脊髓液流出。目前有两种主要的压力引流阀:
- 一般功能脑室腹腔引流系统:使用固定的压力阀,分为低压、中压和高压,压力的单位是毫米水柱(mm H2O),目前是健保给付项目。压力阀的设定在手术前确定,并不能在手术后进行调整。如果手术后发现压力设定不当,那么需要更换引流管。
- 调控式脑室腹腔引流系统:使用可调式压力阀。压力阀可以在手术后使用专门的机器进行调整。这意味着如果压力设定不当,无需再次手术即可进行调整。
一般功能脑室腹腔引流系统 | 调控式脑室腹腔引流系统 | |
---|---|---|
压力控制设计 | 固定式 | 可调式 |
压力调整方式 | 需再次手术以更换不同压力设定之引流系统 | 直接於體外调整压力 |
相对风险 | 风险较高(须再次手术) | 风险较低(无须再次手术) |
对于病情稳定、预后良好的患者,固定式压力引流阀可能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对于病情复杂或不稳定的患者,体外可调式压力引流阀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可以允许在手术后进行压力调整。
- 对于年幼或体弱的患者,体外可调式压力引流阀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可以避免多次手术的风险。
- 对于水脑症病因复杂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体外可调式压力引流阀也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可以允许在手术后进行压力调整。
- 患者的个人意愿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有些患者可能更愿意接受传统手术,而另一些患者可能更愿意接受新技术。另外,患者能负担的金额也是很重要的考量选项。
考量因素 | 固定式压力引流阀(脑室腹腔引流) | 体外可调式压力引流阀(脑室腹腔引流) | 体外可调式压力引流阀(腰椎腹腔引流) |
---|---|---|---|
費用 | 健保給付 | 自费约新台币 7 万元 | 自费约新台币 14 万元 |
調整壓力的方便性 | 需再次手術方能調壓 | 免手術,體外即可調壓 | |
環境對引流閥壓力的影響 | 正常情況下引流閥壓力不會受環境影響而改變 | 強力磁場或磁振造影 MRI 會改變引流閥的設定壓力,需在 MRI 檢查完後,重新確認引流閥壓力 | |
手術適應症限制 | 無 | 交通性水腦症脊椎腔脊髓液流通無障礙 |
水脑症术后照顾、饮食建议、禁忌姿势
饮食
- 手术后情况稳定时,护理人员会告知何时进食。
- 进食前先喝点开水,如果没有呕吐,就可以进食流质或其他食物。
卧位
- 需让患者躺向未开刀的一侧或平躺,以免压到伤口。
- 头部可抬高约30度,减轻脑部的压力。
伤口护理
- 手术伤口会以纱布覆盖,手术第三天医师会来换药并除去纱布,第七天可以拆线。
- 手术后的伤口,如下图头部、颈部及腰部等处,需保持干燥,以避免感染。
呼吸道护理
- 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如此可预防肺炎的发生。
- 可以手呈现杯状来拍打病童背部两侧。
- 每隔1-2小时就翻身一次,以免局部皮肤受压太久而造成不舒服或形成褥疮。
其他注意事项
- 术后第一、二天,为避免脑脊髓液过度引流,宜避免激烈姿势改变。
- 可正常饮食,无须特别限制。
- 勿进行太激烈的运动,可做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
- 依病情需要,可以服用抗抽搐药物、减少脑脊髓药物、抗生素及胃药等,需依照指示服用且勿任意减量或停用。
- 抗抽搐药物及减少脑脊髓液药物避免与牛奶一起餵食,以防止吐奶或未喝完而影响藥量。
居家照顾
观察患者有无抽搐发生,如有抽搐时,紧急的处理事项为:
- 保持冷静,留在患者身边,观察抽搐的型态,并详加记录。
- 清除现场危险物品,切勿强行约束或强行打开牙关;勿放任何物品入口中。
- 发作时,如患者是站著或是坐著时,应能及时扶住患者注意安全,避免因劇烈受碰撞地板而受傷。
- 让患者侧身躺下或让头侧一边,防嘔吐物吸入或嗆到,保持呼吸道通暢。
- 在意識未完全清醒前,請勿離開或餵食。
- 人工引流管可於表皮觸摸感覺到,宜避免擠壓;勿強力的碰撞頭及腹部,以免分流管移位或破損;手術傷口保持乾淨,避免抓傷感染。
- 若有下列情形發生,如嘔吐、腹瀉、發燒、不安、頭痛、抽搐、呼吸異常及分流管經過之處異常紅腫、熱痛時,請儘速就醫。
文献参考
- 卫福部彰化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