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华新韵》和《中华通韵》的区别(收藏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华新韵》和《中华通韵》的区别(收藏版)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27/12/1302411_1147745126.shtml

《中华新韵》和《中华通韵》是当代中国诗词创作中常用的两个韵书体系,它们分别由中华诗词学会和教育部颁布。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个韵书的区别,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中华新韵

1941年10月,中华新韵由国民政府公告,共列出十八个韵。为适应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变化,简化传统韵书(如《平水韵》)的复杂韵部,方便当代人创作诗词,2004年中华诗词学会提出“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四条诗词创作用韵方针,经集体讨论,整理发布《中华新韵(十四韵部)简表》试行版。后修订为2010年《中华新韵(十四韵)》。其制定原则如下:

  1. 韵部划分标准:同身同韵
  2. 平仄区分原则:只分平仄,不辨入声。为了同时使用《平水韵》更加方便,在每个韵部的后面标出该韵部平声字中所含的原入声字。仄声部分中的原入声字不再标出。
  3. 多音字归属:音随意定,韵依音归
  4. 与旧韵的关系: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

创作旧体诗,提倡使用新韵,但不反对使用旧韵,如《平水韵》。但在同一首诗中,对于新旧韵的不同部分不得混用。为了便于读者欣赏,便于编者审稿,使用新韵的诗作,一般应加以注明。

《中华新韵》基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发音体系,对传统韵书(如《平水韵》)进行简化和调整,主要面向诗词创作者,强调声韵的现代感和多样性。以普通话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为基础,合并相近韵母,分为14个韵部。保留“入声归派”的灵活性,但未严格区分入声字(普通话中入声已消失)。

附录:中华新韵(十四韵)韵部表

韵部
韵母
一麻
a、ia、ua
二波
o、e、uo
三皆
ie、üe
四开
ai、uai
五微
ei、ui
六豪
ao、iao
七尤
ou、iu
八寒
an、ian、uan、üan
九文
en、in、un、ün
十唐
ang、iang、uang
十一庚
eng、ing、ong、iong
十二齐
i、er、ü
十三支
(-i)零韵母
十四姑
u




中华通韵

2019年11月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韵部由原来的十四韵变为十六韵。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教育部)正式发布,作为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16韵部)。

《中华通韵》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依照《汉语拼音方案》的韵母表划分,分为16个韵部。彻底取消入声字分类,完全以普通话发音为标准,韵部更简洁。

中华通韵的实施不会取代旧韵书,将在尊重个人选择,“知古倡今、双轨并行”的原则下,与当前使用的旧韵书并存。建立统一的诗词用韵标准,推动传统文化教育普及。

《中华通韵》侧重于教育领域,服务于广大师生,强调语言的规范性和教育的系统性。提倡和引导使用中华通韵,将推动中华诗词新韵使用的规范化,更好地满足新时代韵文需求,助力全民族文化素养的提升,促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附录:中华通韵(十六韵)简表(按照汉语拼音韵母顺序排列)

韵部
韵母
例字
一啊
a、ia、ua
花、家、霞、画、瓜
二喔
o、uo
歌、波、多、河、火
三鹅
e、ie、üe
月、雪、别、节、学
四衣
i、-i
知、吃、诗、日、机(特指舌尖元音)
五乌
u
书、湖、树、路、初
六迂
ü
鱼、雨、曲
七哀
ai、uai
来、开、怀、外、台
八欸
ei、ui(uei)
飞、回、水、美、雷
九熬
ao、iao
高、桥、笑、草、飘
十欧
ou、iu
秋、流、舟、酒、头
十一安
an、ian、uan、üan
山、天、关、园、船
十二恩
en、in、un、ün
云、心、春、文、群
十三昂
ang、iang、uang
江、光、阳、窗、霜
十四英
eng、ing
风、星、空、龙、雄
十五雍
ong、iong
公、松
十六儿(零韵母)
er
儿、而、耳、尔、迩

注:多音字需根据实际发音归入不同韵部。创作时,建议结合工具书或在线韵书查询系统进一步确认。

《中华新韵》与《中华通韵》的一些区别

《中华新韵》分为十四部,《中华通韵》分为十六部。

  1. 《中华通韵》将《中华新韵》中的“第十一庚 eng ing ong iong”,分为“第十四英 ing eng”和“第十五雍ong iong”。
  2. 《中华通韵》将《中华新韵》的“二波 o e”中的e独立开来,划分为“三鹅”中。
  3. 《中华通韵》将《中华新韵》的“十二齐i er ü”中的“i”另设为“四衣 i”;将“ü”独立,另设为“六迂ü”;将“er”独立另设为“十六儿 er”。

《中华新韵》和《中华通韵》均以普通话为基础,但需注意韵部归类的细微差异。如果创作注重传统诗词意境,可参考《中华新韵》;若需符合国家规范或教育要求,可优先使用《中华通韵》。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