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从植物特征到药用价值的全面解析
皂角:从植物特征到药用价值的全面解析
皂角,又称大皂角、皂荚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不仅具有独特的植物学特征,还富含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开窍祛痰、散结消肿、润燥通便等功效。本文将从多个维度详细介绍皂角的各个方面。
皂角是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成熟果实。皂荚是一种落叶乔木,树干及枝有单生或分枝的刺,刺粗壮,红褐色。偶数羽状复叶;小叶3~8对;小叶片近革质,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杂性;花萼钟状,裂片4;花冠左右对称,淡黄色,花瓣4,卵形或椭圆形;雄蕊6~8枚;子房条形,胚珠多数。荚果长条形,扁平,表面红棕色或紫黑色,有光泽,被白色蜡质粉霜。种子多数,长椭圆形,扁平,红褐色,有光泽。花期5月,果期9~10月。
别名
大皂角、皂荚、大皂荚、悬刀、鸡栖子。
化学成分
含多种皂苷,种子含脂肪油。另含非瑟素、黄颜木素、白桦脂酸、白桦醇、木栓酮等成分。
植物形态
长条形而扁,或稍弯曲。表面不平,红褐色或紫红色,被灰白色粉霜,擦去后有光泽,两端略尖,质坚硬。剖开后呈浅黄色,内含多数种子。种子扁椭圆形,外皮黄棕色而光滑,质坚。气味辛辣。
生长环境
生于路边、沟旁、村舍旁的向阳处,多栽培。主产于山东、河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
功效作用
开窍祛痰、散结消肿、润燥通便。属涌吐药。能使呼吸道分泌增加产生祛痰作用;尚刺激胃肠黏膜产生腹泻,腐蚀胃黏膜产生吸收中毒;对某些革兰氏阴性肠内致病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用量1~1.5克,多人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取嚏,或熬膏贴患处。用治中风口噤、昏迷不醒、癫痫痰盛、关窍不通、喉痹痰阻、顽痰不爽、大便燥结;外治痈肿。
不良反应
皂角也被称为皂荚,它其中含有的皂苷会对人体的胃肠黏膜形成刺激,造成患者出现呕吐,腹泻等不适情况,且它还能抑制人体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人体出现身体麻痹,肾功能障碍,内窒息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还会有呼吸急迫,谵妄,痉挛等不适症状。
炮制方法
于9~10月果实成熟后采收,去净杂质,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