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祸害”中国农民数千年,曾人人喊打的蝗虫,为何如今很少见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祸害”中国农民数千年,曾人人喊打的蝗虫,为何如今很少见了?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31902137_120012569/?pvid=000115_3w_a

曾经在中国农民中被视为"祸害"的蝗虫,如今变得很少见。这种变化背后,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态环境改善

湿地保护与水域治理

许多适合蝗虫产卵的湿地、河滩等区域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治理。比如大量修建水利工程,拦洪蓄水、疏浚河道等,使得这些区域的水位、土壤含水量等生态条件发生了改变,不再适合蝗虫大量产卵和孵化。潮湿的环境会滋生微孢子、真菌、细菌、病毒等,这些对蝗虫卵有破坏作用,降低了蝗虫的成活率。

植被覆盖增加

随着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的推进,植被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变得更加稳定和多样化。蝗虫喜欢在植被稀疏的土地上产卵,植被的增加减少了适合蝗虫产卵的场所,并且植被丰富的地区生物多样性也更丰富,蝗虫的天敌数量增多,对蝗虫的种群数量起到了抑制作用。

农业生产方式改进

灌溉技术提升

先进的灌溉技术使得农田的土壤湿度保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避免了因干旱而引发蝗虫大规模繁殖。在干旱的环境下,蝗虫的繁殖速度加快、成活率提高,而良好的灌溉条件打破了这种有利于蝗虫繁殖的环境条件。

土地管理优化

通过科学的土地整理、轮作休耕等措施,改善了土壤结构和肥力,减少了蝗虫滋生的环境条件。同时,精准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减少了蝗虫的食物来源,抑制了蝗虫的生长发育。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