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源性眩晕
耳源性眩晕
耳源性眩晕是眩晕症的一种类型,主要由内耳迷路和神经前庭支受损引起。这种眩晕常见于外耳道耵聍、急性中耳炎、鼓膜内陷、耳硬化症、迷路炎、梅尼埃病、良性位置性眩晕和迷路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虽然这种分类方法在临床上已较少使用,但了解其相关知识对于预防和治疗眩晕症仍具有重要意义。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神经内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otogenic vertigo
疾病别称
周围性眩晕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骨折、外伤
治疗周期
一般是长期治疗
临床症状
眩晕、面色苍白、冷汗、手足发凉、恶心呕吐
好发人群
既往有耳部疾病者、工作劳累者
常用药物
地西泮、苯海拉明、山莨菪碱、桂利嗪、氯噻酮
常用检查
听力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脑电图检查、CT
疾病分类
耳源性眩晕并非单一疾病,而是眩晕症根据病变进行的分类之一,包括迷路炎、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疾病。
病因
主要病因
内耳分布有迷路和神经前庭支,耳源性眩晕主要由该处受损所致,常见疾病是迷路炎、梅尼埃病、良性位置性眩晕和迷路动脉供血不足。另外,也可能由于外耳和中耳病变所致,如外耳道耵聍、急慢性中耳炎、鼓膜内陷、耳硬化症等均可导致耳源性眩晕。
诱发因素
- 外伤:外伤导致前庭受损、颞骨骨折或颅内压升高时,诱发耳源性眩晕。
- 中毒:某些药物中毒、酒精中毒、汞中毒等也易诱发耳源性眩晕。
流行病学
耳源性眩晕属于临床常见疾病,约占眩晕症的70%,具体流行病学和类别有关。
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既往有耳部疾病者、工作劳累者。
症状
耳源性眩晕是一种前庭症状,包括旋转的感觉及其他自身或环境的运动性幻觉,症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
典型症状
急性发病,眩晕典型,程度较重,患者自觉周围物体旋转或自身摇动,为此患者常牢牢抓住周围物体,不敢睁眼,走路向一侧偏斜或倾倒。持续时间短,几分钟至数小时, 常伴有自主神经症状。
伴随症状
- 全身症状:恶心呕吐和面色苍白是眩晕的常见伴随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出汗、有便意等自主神经的症状。
- 听力障碍:如耳鸣、听力下降,多见于前庭器官病变、副神经病变和肿瘤。
- 视力障碍:如复视、眼震,见于脑干病变、梅尼埃病。
- 神经系统异常:如共济失调,见于小脑、颅后凹和脑干疾病。
并发症
耳源性眩晕患者发作时容易摔倒,易造成外伤、骨折等并发症。
就医
对于有耳源性眩晕临床表现的患者,应该及时就诊明确诊断。
就医指征
- 若持续眩晕,且伴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听力障碍等其他严重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
- 自觉出现眩晕,持续时间不长但反复发作,应及时就医。
- 出现耳鸣、耳痛或其他耳朵异常情况,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就诊科室
可优先选择去耳鼻喉科就诊,也可去神经内科。
医生询问病情
- 眩晕多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是否与转颈、仰头起卧、翻身有固定的关系?
- 有无周围物体旋转或自身旋转的感觉?
- 眩晕发作时有无耳鸣、听力下降等?是一侧还是双侧?
- 既往有无类似的发作?当时治疗过吗?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耳鼻咽喉科专科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包括脑神经功能检查、感觉系检查、运动系检查等,有助于初步判断病情。
听力学检查:可协助对眩晕进行定位诊断。
前庭功能检查:包括平衡试验、协调试验、眼动检查、瘘管试验、甘油试验,以及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头脉冲试验、摇头试验、前庭自旋转试验等前庭功能检查方法。
眼科、颈部检查:有助于判断排除眼性眩晕和颈性眩晕。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中耳、内耳、内耳道及颅内情况,常作X线、CT、MRI、经颅多普勒(TCD)、 SPECT等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如血常规通过了解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可评估是否发生贫血、炎症或感染。
其他检查:脑电图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有脑部病变。
诊断标准
医生通过患者的既往病史和主诉,并结合专科检查、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以及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在排除其他可引起眩晕的疾病后,即可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 其他类型的眩晕:眼性眩晕和颈性眩晕,通过眼科、颈部检查即可做出鉴别诊断;中枢性眩晕起病较慢,旋转感相对较轻,发作与头位变动无关,一般不伴有耳聋耳鸣也可以与耳源性眩晕进行鉴别。
- 前庭神经炎:临床上以突发眩晕,向健侧的自发性眼震,恶心、呕吐为特征。前庭功能减弱而无耳鸣和耳聋。数天后症状逐渐缓解,但可转变为持续数月的位置性眩晕。该病无耳蜗症状是与梅尼埃病的主要鉴别点。
治疗
对于耳源性眩晕,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相结合的方法来改善症状。
治疗周期
本病一般属于长期治疗,具体治疗时间和疾病类型、严重程度有关。
一般治疗
若为梅尼埃病发作期,应卧床休息,症状缓解后宜尽早逐渐下床活动。
药物治疗
- 前庭神经抑制剂:常用者有地西泮、苯海拉明、地芬尼多等,仅在急性发作期使用。
- 抗胆碱能药:有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等,用于缓解眩晕症状。
- 血管扩张药及钙离子拮抗剂:常用有桂利嗪、氟桂利嗪、倍他司汀、尼莫地平等,可改善内耳微循环。
- 利尿脱水药:常用者有氯噻酮、70%硝酸异山梨酯等。依他尼酸和呋塞米等因有耳毒性而不宜采用。
- 其他药物:利用蜗窗膜的半渗透作用原理,可给予鼓室注射药物,缓解症状。目前常用的两类鼓室注射药物是地塞米松。前者通过化学迷路切除作用治疗,后者的作用原理与免疫调节有关。
手术治疗
凡眩晕发作频繁、剧烈,长期保守治疗无效,耳鸣且耳聋下降加剧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较多,宜先选用破坏性较小又能保存听力的术式。
- 听力保存手术
- 前庭功能保存类:原理是将内淋巴液引向乳突腔或者脑脊液从而减少内淋巴的压力,主要包括内淋巴囊减压术和分流术等。
- 前庭功能破坏类:目的是消除内淋巴水肿刺激前庭感觉上皮后的错误信号向上传导到中枢所产生的眩晕。包括化学药物前庭破坏术和各种进路的前庭神经截除术等。
- 非听力保存手术:对晚期或听力下降严重的梅尼易病患者可考虑行迷路切除术和经迷路入路的前庭神经切除术。
- 半规管堵塞术:极少数手法复位后仍迁延不愈,对日常工作和生活有较大影响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者,可考虑行半规管堵塞术。
心理治疗
心理精神治疗的作用不容忽视对久病、频繁发作、伴神经衰弱者要作耐心解释,给予更多的解释和鼓励和尽量多的康复宣传信息,并说服病人继续坚持康复治疗的意义所在,消除其思想负担。
其他治疗
- 听力康复:可根据听力损失情况酌情考虑验配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
- 前庭康复训练:用于稳定、无波动性前庭功能损伤的梅尼埃病患者,可缓解头晕,改善平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前庭康复训练的方法包括一般性前庭康复治疗、个体化前庭康复治疗以及基于虚拟现实的平衡康复训练等。
- 耳石复位治疗:对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患者,可进行手法复位,包括Epley法、Lempert法等。
预后
预后取决于原发病的情况,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有一定复发的可能性。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有一定的自限性,一些患者不经治疗可自行缓解,但其病程不定有时可达数月或数年。
能否治愈
一些患者不经治疗可自行缓解,但其病程不定有时可达数月或数年。
能活多久
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原发病不严重,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饮食
建议均衡营养,以高蛋白、维生素、低脂肪低盐饮食为主。
饮食调理
- 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如绿叶青菜、香蕉、橙子、猕猴桃等。
- 补充营养,多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类、鸡蛋、豆制品等。
- 少吃腌制和油炸食品,如咸鱼、咸肉、咸菜、烧烤和炸鸡等。
- 忌烟、酒、浓茶、咖啡以及避免精神紧张。
护理
主要以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正常,减轻不适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为主。
日常护理
- 口服用药:了解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严格遵医嘱正确服用。
- 休息与运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前庭功能锻炼,日间多活动,即使有轻度眩晕一般也鼓励下床走动和做前庭操,以加快前庭代偿,早日解除眩晕。居室应保持安静,避免强光的刺激。
- 其他:注意保护听力,避免到噪声场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不熬夜;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劳逸结合,避免过劳。
病情监测
患者在治疗期间,若出现听力急剧下降、眩晕发作频繁及其他症状加重的情况,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特殊注意事项
患者应常备地西泮等前庭抑制剂方面的药物,以防眩晕突然发作。
预防
针对耳源性眩晕需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
预防措施
-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耵聍栓塞、中耳炎等。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避免过度劳累,平时锻炼身体等。
- 保护头部,尽量避免头部外伤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发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