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维生素D缺乏?这份补充秘籍让你不再担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维生素D缺乏?这份补充秘籍让你不再担忧!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603A06VNP00

维生素D缺乏是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据统计,全球每100人中就有30~60个人存在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在中国的很多地区,更是有超过一半的人存在维生素D的缺乏。维生素D作为人体的一种必需营养素,对维持钙-磷酸盐稳态和骨骼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维生素D的来源、缺乏原因、诊断标准以及科学补充方法。

维生素D的来源与代谢

维生素D无疑是科学界最容易被误解的维生素之一。首先,它实际上不是维生素,而是一种激素原,这意味着它会被我们的身体转化为激素。其次,它也不仅仅是一种物质,而是至少存在五种不同的形式,但最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形式有两种:维生素 D2(麦角钙化醇)及维生素 D3(胆钙化醇)。

当我们皮肤中特定类型的胆固醇暴露在阳光下时就会产生维生素D3,其是维生素D的主要天然来源,一些动物源性食物(例如鱼和蛋黄)中也含有少量维生素 D3。维生素D2则可从植物源性食物(例如某些蘑菇和酵母)中少量获取[5]。两者统称为"普通维生素D",属于“营养补充剂”范畴[6],见图1。

图1 维生素D的代谢途径图

来自皮肤合成或食物获取的“普通维生素 D”不具备生物活性,它们可以被运输到我们的肝脏,通过酶催化生成骨化二醇 [25(OH)D]。最后在肾脏中经过1α⁃羟化酶作用形成1,25双羟维生素D [1,25(OH)2D,骨化三醇]发挥生物学功能[5]。我们日常所说的补充维生素D实际指的是补充普通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

自然状态下,人体内维生素D约90%由日光照射皮肤合成,少量来源于膳食摄入。因为天然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来源及含量普遍较少,所以从饮食中所能获取的维生素D非常有限。再加上现代人户外生活、工作时间的减少导致阳光直接暴露不足,就很容易导致维生素D缺乏。此外,皮肤老化、消化功能减弱或吸收不良、使用加快维生素D代谢的药物(如苯妥英、利福平、考来烯胺等)、肥胖、遗传等因素,也可影响维生素D的营养状态[5,7]。

维生素D缺乏的临床表现

维生素D水平低会导致骨骼脆弱,更容易骨折。但维生素D缺乏症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缺乏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大部分轻至中度维生素D缺乏症患者可能没有任何体征和症状,部分人群可能有以下任何情况[3]:

  • 背部、骨盆或腿部出现骨痛或不适
  • 肌肉疼痛和无力
  • 频繁感染(如感冒或流感)
  • 脱发
  • 口腔健康状况不佳等

维生素D缺乏的诊断标准

25-羟基维生素D [25(OH)D] 是公认的确定或评价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最佳指标[5]。虽然它仍不具有活性,但其为维生素D最稳定的储存形式,而且含量高、半衰期长(2~3周),可以有效评估维生素D状态。临床上大多检测25(OH)D的D2与D3之和来报告血清25(OH)D总浓度,根据以下标准来判断是否有维生素D缺乏(见表1):

表1 维生素D营养状况判断指标及参考判定值[7-8]

虽然维生素D缺乏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很高,但目前观点认为没有必要对一般人群的血清25(OH)D水平进行广泛筛查[7],这是因为:

  • 维生素D测试比补充剂贵得多
  • 明确的缺陷临界点仍有争议
  • 常规筛查可能会导致对维生素D缺乏症的过度治疗

尽管如此,推荐在高危人群中进行血25(OH)D水平的测定现已基本形成共识。例如,活动范围局限于家中或居住在收容疗养机构的老年人、日照不足者、肥胖者、皮肤色素沉着较深者、骨质疏松者、吸收不良者、服用影响维生素D代谢药物者(见表2)等。

表2 影响维生素D代谢药物[3,5]

一般说来,当测得的25(OH)D浓度低于20 ng/mL(50 nmol/L)的个体 就应补充维生素D[7]。 如果患者血清25(OH)D低于30ng/mL(75 nmol/L),也应考虑采取治疗措施纠正体内维生素 D缺乏状态[5]。

如何补维生素D

维生素D的三大来源为日照、饮食、补充剂,因此,补充维生素D就需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可简单概括为“三个字”:晒、吃、补。

1. 晒

晒太阳是补充内源性维生素 D简便、可靠的办法。皮肤合成维生素D取决于阳光暴露,特别是紫外线B段(UVB)。由于早晨和傍晚的阳光只有紫外线A段(UVA)不含UVB,因此不能有效合成维生素D,日晒的最佳时间一般是在春季、夏季和秋季的上午11点到下午3点之间,每次晒1530分钟,每周晒34次,尽量暴露面部、手、手臂、腿,对大多数人来说即可达到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目的。然可影响UVB暴露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肤色差异、居住地纬度、季节等,而且阳光照射与皮肤癌有关,美国皮肤病学会 (AAD) 不建议通过阳光照射或日光浴床获取维生素D。对于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往往需额外补充维生素D。

2. 吃

只有少数食物含有维生素D(见表3)。非强化食品中天然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多脂鱼、鱼肝油和蛋黄中。强化食品如配方奶粉、维生素A/D强化牛奶等则是人类获取维生素D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注意维生素D标示:1 ug VD=40 IU VD)。

表3 常见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4]

事实上,普通人群通过饮食摄入的维生素D多在100~200 IU/D[7],若缺少日照或合并吸收不良、肥胖等其他危险因素者,难以采用“晒”“吃”的方法预防维生素D缺乏时,往往也需要补充维生素D。

3. 补

多种维生素D制剂可用于补充维生素D。目前市面上已知的维生素D制剂有[8]:

  • 维生素D2口服制剂(规格:400 IU/粒、5000 IU/粒、10000 IU/粒等)
  • 维生素D3口服制剂(规格:400 IU/粒、1000 IU/粒、2000 IU/粒、5000 IU/粒等)
  • 维生素D2肌肉注射剂(规格:20万IU/支、40万IU/支)等。

补什么

对维生素D缺乏的防治,建议用“普通维生素D”(D2或D3制剂)。研究表明[9],维生素D3可能比维生素D2的半衰期更长且维生素D3使维生素D水平更快恢复正常,因此建议优先使用维生素D3而非维生素D2补充维生素D。

不推荐活性维生素D或其类似物(如阿尔法骨化醇、骨化三醇等)用于防治维生素D缺乏[4-8]。不仅因为使用活性维生素D费用更高,而且其只有骨骼作用而无维生素D的非骨骼作用,无法纠正维生素D缺乏状态。其次,活性维生素D或其类似物的治疗窗偏窄,高钙血症的风险相对较高,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血钙、尿钙,一般是作为药物使用,而非营养补充剂[6]。一般而言,活性维生素D治疗仅适用于某些疾病或人群,例如慢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等[7]。

保证充足的钙的营养在维生素D缺乏的治疗期间非常重要,钙的补充以从食物中获取最好,必要时可补充钙剂。需要注意的是钙剂补充并不能替代维生素D的补充。

怎么补

对于预防或治疗维生素D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光照、健康均衡饮食、预防肥胖等)是基础。

每天、每周或每月单次补充维生素D同样安全有效(例如1000 IU/D分别等于7000 IU/周和30000 IU/月),但基于现有研究证据及病理生理学角度分析(间歇性高剂量维生素D会改变维生素D代谢),优先推荐每日维生素D给药方案[7]。

间歇肌注剂量与口服剂量对于提高血清25(OH)D浓度作用大致相似或者更有效,但升高速度比口服慢,因此推荐每日维生素D口服补充的方法[10]。当依从性差时,可采取间断大剂量维生素D口服方法;当存在肠道吸收不良或依从性较差等特殊情况下,方可考虑采取肌肉注射途径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是脂溶性的,吸收和转化维生素D的过程需要脂肪的帮助,因此饭后服用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但随餐或空腹均可服用。

补多少

根据不同的临床需求,维生素D的应用剂量也不同,分为“预防剂量”和“治疗剂量”,前者是“未病先防”。后者则是“既病防变”。经典的经验法则是每天补充100 IU维生素D可使血清25(OH)D浓度增加约1 ng/mL,但有些因素会影响个体的治疗反应[3]。

1. 预防剂量

对于预防维生素D缺乏,相关指南推荐的维生素D的补充剂量见表4。

表4 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维生素D补充剂量推荐[5]

简而言之,预防剂量偏小,常规在400 ~ 800 IU/D,普通人群一般不超过2000 IU/D。对于某些群体,特别是肥胖和吸收不良综合征的患者,每天最多补充 4000 IU。

2. 治疗剂量

对于已经确诊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为了更快速把血清25(OH)D 升至 30 ng/mL(75 nmol/L)水平,纠正维生素D缺乏状态,初始就需要采用较高的维生素D治疗剂量负荷,待25(OH)D达目标值(≥30 ng/mL(75 nmol/L))后,则以小剂量维持。关于维生素D缺乏的治疗剂量推荐如下(见表5)。

表5 国内外指南关于维生素D缺乏治疗剂量推荐

有效治疗维生素D缺乏症所需的维生素D用量,部分取决于基线血清25(OH)D水平,也依赖于个体对维生素D的吸收能力及肝脏将维生素D转化为25(OH)D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还依赖于未知的遗传因素[3]。

总的来说,治疗剂量偏大(≥2000 IU / D),对于维生素D缺乏的普通人群,指南推荐维生素D的补充剂量为每天50006000 IU或50000 IU/周。建议治疗时间为 412 周,具体取决于维生素D缺乏的严重程度[4]。某些高风险群体(特别是肥胖、吸收不良综合征等患者),每天的补充剂量可达常规用量的2~3倍,但一般建议应避免维生素D单次剂量超过50000 IU[5,7]。

启动维生素D治疗后34个月左右,应复查血清25(OH)D水平,待血清25(OH)D浓度达目标浓度(≥30 ng/mL(75 nmol/L)),继以每天15002000 IU(高风险人群3000~6000 IU/天)的剂量维持。如果依旧低于目标值,则仍采用治疗剂量,以纠正维生素D缺乏状态。

注意事项

口服维生素D治疗似乎不会带来严重危害,但过多的维生素D(尤其是联合使用钙剂或活性维生素D时)可能导致高钙血症、尿钙增高和肾结石。应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维生素D制剂,必要时需注意监测血钙、尿钙等以防止出现维生素D中毒。

参考文献

[1] SOORIYAARACHCHIP, JEYAKUMARDT, KINGN,et al. Impact of vitaminDDeficiency on COVID-19[J]. Clin Nutr ESPEN, 2021, 44: 372- 378.

[2] 廖祥鹏,张增利,张红红,等. 维生素D与成年人骨骼健康应用指南(2014年标准版)[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4, 20(9): 1011-1030.

[3] uptoDate:成人维生素D缺乏症的定义、临床表现和治疗

[4] 中国营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维生素D营养状况评价及改善专家共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3,17(4):245-252.

[5]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共识[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8,11(1):1-19.

[6]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骨代谢疾病学组.老年人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8,37(9):953-961.

[7] PLUDOWSKI P, TAKACS I, BOYANOV M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in the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itaminDDeficiency: a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J]. Nutrients, 2022,14(7):1483.

[8]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研究管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维生素D缺乏管理专家共识(2023)[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24,14(1):1-21.

[9]BILEZIKIAN JP, FORMENTI AM, ADLER RA, et al. Vitamin D: Dosing, levels, form, anD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Does one approach fit all? Rev EnDocr Metab DisorD. 2021,22(4):1201-1218.

[10] NIELSEN OH, HANSEN TI, GUBATAN JM, et al. Managing vitaminDDeficiency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Frontline Gastroenterol,2019,10(4):394-400.

[11] uptoDate:维生素D概述

[12] HOLICK MF, BINKLEY NC et al. EnDocrine Society Evaluation,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vitaminDDeficiency: 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1,96(7):1911–1930.

[13] CESAREO R, ATTANASIO R, CAPUTO M, et al. Itali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 (AME) anD Italian Chapter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 (AACE) Position Statement: Clinical Management of VitaminDDeficiency in ADults. Nutrients,2018,10(5):546.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