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水四定‖秦汉渠:用好每滴黄河水 浇灌沃野千里田
四水四定‖秦汉渠:用好每滴黄河水 浇灌沃野千里田
今年以来,秦汉渠管理处全面落实“四水四定”原则,深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克服高温干旱天气,精打细算用好8.62亿黄河水指标,让有限的水资源全力保障灌区106万亩农田灌溉和各业用水,助力乡村振兴和社会经济发展。
除险加固后的汉渠
夯实工程基础,推进精准计量
争取现代水网建设项目资金708万元,实施秦渠梢段1.82公里和汉渠上段2.6公里渠道砌护改造,解决马场湖灌域2.3万亩灌溉难题和汉渠上段病险问题。争取维修养护资金688万元,计划实施渠道维修养护、水库维修养护和房屋维修等3类155项,有力保障灌区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大幅提升灌溉保障能力。加快现代化灌区建设,完善计量设施,推进供用水自动计量,在干渠直开口安装测控一体化闸门及扬水泵站安装电磁流量计、“以电折水”等自动计量设施,确保供用水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测控一体化板闸
优化种植结构,推进高效节灌
加大“四水四定”宣传,积极协调地方水务、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在保障粮食安全前提下,引导灌区用水户合理规划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种植;在土质条件较差、地下水位较低、水量渗漏较快的扬水灌区以及临近沙漠荒滩的自流灌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在干支渠梢段、高口高地和扬水灌区禁止种植水稻等高耗水作物,切实保障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今年灌区玉米种植面积79.5万亩,占总面积的75%,较去年多1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5.8万亩,占总面积的34%,较去年增加了8.3万亩。
灌区高效节水蓄水池
严格指标管控,科学精准调度
精准掌握灌区用水需求及难点,科学制定玉米头水、二水灌溉高峰轮灌计划,全面推行“四渠联调”编组轮灌制度,不断提高供用水效率。强化用水过程管理,狠抓供用水计量,严格用水指标管控,建立用水预警通报机制,各干渠直开口超过用水指标的70%、90%时书面告知用水协会,做到及时沟通、提前预警、限制用水。进入6月,管理处率先加大流量度过玉米头水灌溉高峰后,压减引水流量80m⊃3;/s支援青铜峡河西灌区,有效促成河东、河西灌区“大轮灌”。实施“自流+扬水”相结合的“高低口”改造模式,解决“小百分比”高口高地在小水位运行情况下的灌溉难题。
东干渠进水闸鸟瞰图
推进数字治水,提升服务质效
以“安全、实用、好用、管用”为目的,推进供水服务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补齐立体感知、自动控制和支持保障体系短板,建成秦汉渠数字孪生应用平台,整合全渠道控制系统和“巡渠通”,开发数字渠道模型和需配水模型,初步实现信息化设施设备精准控制、引水供水精准计量、水资源精准调度、核心业务数据精准统计。畅通与水利厅、水文中心和地方平台的资源共享、信息交互,创新开展干渠直开口用水指标分配、定额水量核定、用水指标线上调整交易、用水申请、配水下达、水务公开、水量预警等功能,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数字渠道模型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