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困扰着你?专家解析五大心理因素及应对方法
失眠困扰着你?专家解析五大心理因素及应对方法
失眠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据统计,台湾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受到失眠困扰。除了生活习惯的影响,心理因素也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本文将探讨焦虑症、抑郁症、压力过大、创伤经历和完美主义等心理问题如何影响睡眠,并提供相应的应对建议。
焦虑症:脑海中的思维马拉松
心理师黄閎新指出,焦虑是失眠的主要原因之一。当一个人对未来感到不确定或过度担心时,脑海中的思绪就像永不停止的马拉松。对工作、财务、感情或健康的过度担忧,会让大脑持续处于高度警觉状态,难以放松进入睡眠。夜深人静时,焦虑情绪更容易放大,达到难以控制思绪的程度。
黄閎新建议,如有上述状况,最好在睡前30分钟进行深呼吸练习,搭配喜欢的白噪音或轻音乐,将当天的担忧写下来,并告诉自己隔天再处理,一件一件慢慢来,有助于暂时解除压力,告诉自己可以好好去睡觉,天大的事也要等睡醒再处理。
抑郁症:内心的负面情绪纠缠
失眠也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尤其是入睡困难或早醒的情形。黄閎新指出,抑郁症患者可能会被内心的自我批评、不安或悲伤情绪纠缠,导致难以放鬆心神,甚至在夜晚特别感到孤独无助,更加恶化了睡眠问题。
他建议,若长期被负面情绪缠绕,走不出来,没有变好,应寻求心理谘商或专业协助,不宜拖延。
压力过大:身心处于高度紧绷状态
工作、学业或人际关系中的压力,也是失眠的常见原因。黄閎新解释,当承受过多压力时,身体会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以应对即将来临的巨大压力。结果,事情还没来,大脑便已过度活跃。
他建议,在压力高峰期,可尝试冥想、瑜伽或轻松的静态活动,放松身心。睡前喝杯温牛奶或热呼呼的洋甘菊茶,也能让身体更快进入放松状态。
创伤经历:夜深人静时涌上心头
有一些人可能因为童年创伤、重大变故或情感打击而无法安安稳入睡。黄閎新表示,夜深人静时很容易让人重温那些痛苦回忆,即使很不情愿想起,却又偏偏来敲门,导致心跳加速、情绪再一次跟着回忆的情境激动起来,甚至引发噩梦或夜惊。
针对这类失眠,黄閎新建议,应寻求专业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CBT)或创伤疗愈治疗,一步步帮助患者面对与处理过去的伤痛,然后放下它,专注眼前与未来的生活。
完美主义者:不肯低就的内在挣扎
完美主义者对自己有著过高的期待,这种内在压力可能让他们在睡前反复回想一天的表现,甚至对隔天的计划充满焦虑。黄閎新指出,这种自我压力使大脑无法放松,无法忍受自己不卓越,长期下来容易导致失眠。
他鼓励完美主义者应试着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也试着去看看自己还有其他更多优势。用日记记录当天的感谢与小成就,例如:「我很棒,不那么讨厌那个同事了。」「我已经能熟睡2小时,进步多多呢!」多鼓励自己,有助于释放压力。
黄閎新强调,失眠的成因错综复杂,除了调整生活习惯,也应留意潜在的心理因素。若长期失眠影响生活品质,建议咨询专业医疗人员,让专业的来胜过独自挣扎,透过身心并重的治疗,找回好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