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相信的“造物主”是什么?
杨振宁相信的“造物主”是什么?
近来,一段关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的采访视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视频中,杨振宁表示自己倾向于相信有一位"造物主"在支配着宇宙的运行。然而,这段视频在传播过程中被断章取义,许多人在引用时都忽略了杨振宁对"造物主"这一概念的具体解释。
杨振宁对"造物主"的理解
在完整采访中,杨振宁明确表示:"如果你所谓的'上帝'是一个人形状的,那么我想没有;如果问有没有一个造物者,那我想是有的,因为整个世界的结构不是偶然的……这些不偶然、力量这么大、影响这么大的东西,是哪来的,你可以随便取一个名字,假如这里面没有一个人的形象,那我想大家都会接受……假如一定要加一个人的形象,这是你的自由,但这个是没有根据的……"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杨振宁所指的"造物主"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非宗教意义上的神。这种观点与多位著名科学家的看法不谋而合。
牛顿的"造物主"观
牛顿曾说:"自然界是一本打开的书,一本他读起来毫不费力的书。"他并不相信一个具象的上帝,而是认为:"上帝根本没有身体,也没有一个体形,所以既不能看到,也不能听到或者摸到他,也不应以任何有形物作为他的代表而加以膜拜。"牛顿对上帝的信仰,实际是对大自然及其神奇的崇拜和困惑,是把未知寄托于全知全能的所谓"上帝"身上,而他自己明白,那其实是自然哲学的命题。
爱因斯坦的"上帝"观
爱因斯坦则更为明确地表示:"我信仰斯宾诺莎的那个在存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的上帝,而不信仰那个同人类的命运和行为有牵累的上帝。"他认为,你如果把客观事物所具有的规律,看成是上帝,那也无妨;但是这个上帝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它与人类命运和行为完全无关。这与教士们所信仰的天父、造物主形象完全不同——斯宾诺莎的"神"已经去人格化了。与其说"神"创造了世界,倒不如说"神"就是世界本身。这与杨振宁先生去人形化的"造物者"概念如出一辙。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这些伟大的科学家的观点表明,他们心目中的"上帝"或"造物主",只是大自然及其神奇规律的代名词,是不可穷尽、不断追索的对世界认识的形象代表,而与宗教意义上、盲目崇拜迷信的对象完全不是一回事。
在庆祝杨振宁先生八十寿辰时,他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大会上演讲,有一句话使当时在场的笔者印象深刻。杨先生说;"当物理做到极致,就会诉诸哲学;当哲学做到极致,就会诉诸宗教。"所谓"诉诸",可以理解为借助、求助。探索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物理学,显然具有深刻的哲学涵义。杰出的物理学家,尤其是理论物理学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沉浸于哲学的思考之中。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海森堡,专门写作了著名的《物理学与哲学》一书,他本人的"不确定性原理"其实就是一个深奥的哲学问题。当哲学的思考遇到困惑时,诉诸宗教就自然成为一个出路。这在思维的逻辑上完全合理,但并不标志着顶尖科学家们最后都走向宗教,更不能证明上帝或造物主的存在。
我们探讨关于"造物主的迷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多年来各种思潮的反复,使一些人失去了基本信仰,他们缺乏对正确文化的自信,非常容易受到神秘主义和神灵鬼怪之类的蛊惑。一些号称科学家的人物,也宣扬以佛教取代科学、佛在科学的巅峰等待物理学家的攀登;认为灵魂是物质存在,甚至宣扬客观世界似有似无之类的谬论。在这种时候,宣扬真正的世界顶尖科学家的真知灼见,澄清一些相关的歪曲和断章取义,对我们,特别是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实在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