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职工创新创效,湖北工会有这些“法宝”
激励职工创新创效,湖北工会有这些“法宝”
近年来,湖北省总工会通过完善制度机制、加大资金支持、搭建创新平台等措施,有力推动了职工技术创新工作。2024年,全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活动共评选出43个获奖项目,其中50%以上来源于各级工会引导成立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近日,第九届全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活动结果揭晓。
来自铁四院的33岁的李威凭借“轨道交通列车智能检测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特等成果。该项目填补了国内外智能检测技术空白,在北京、上海、武汉等15座城市推广应用,近三年累计销售额达3.2亿元。
李威及团队。
据不完全统计,第九届全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获奖的43个项目,有50%以上都来源于各级工会引导成立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2024年,省总工会不断完善职工创新制度机制,持续用好做实创新成果交流活动、创新工作室等职工创新平台,加大职工创新创效激励支持力度,为助推我省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和高质量发展汇聚磅礴力量。
制度机制更加完善 激励支持更加优化
近年来,省总工会将职工创新作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点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关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决定》《湖北省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试行)》等,夯实了职工创新工作的基础。2024年10月,制定并实施了《湖北省职工创新项目专项补助资金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大对一线职工创新的扶持力度。
同时,省总工会积极联合科技、人社、经信等部门,形成工作合力,推动企业将职工创新纳入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
李志红创新工作室团队
47岁的李志红是维达护理用品(中国)有限公司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带领的团队主要开展以现代纸卫品制造关键技术的研究攻关。2024年,李志红和团队攻关的项目成功申请到了省职工创新项目专项补助资金20万元。
“项目计划今年6月投入使用,应用后产品综合能耗可以下降3%。”他介绍。
包括李志红创新工作室项目在内,2024年,省总工会共设立专项补助资金160万元,支持20个创新工作室项目。此外,还积极争取全国职工创新补助资金,共有3个项目获得全总补助资金90万元,全省累计有15个项目获全总补助共290万元。
近年来,省总工会持续加大对职工创新的支持力度,投入4000多万元,通过建设一批创新攻关能力强、培养人才多和示范效应好的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示范带动各级工会不断提升工作室建设质量和水平;累计投入600多万元,挖掘和奖励一线职工创新成果,激发广大职工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平台载体更加有效 创新创效成果涌现
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在推动企业创新创效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4年,省总工会聚焦打造“51020”现代产业体系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在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北斗、人工智能等我省优势产业或重点产业链建设60家省级创新工作室。这60家创新工作室创新创效成果显著,共有1455个创新成果、成功转化883个,获得专利1657个,近三年创造经济效益104.8亿元。
百家劳模(工匠、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举行签约仪式。
自2021年起,省总工会积极推动各地各单位探索建立跨企业、跨行业和跨地区的创新工作室联盟。2023年11月,全省全面推动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
目前,全省已建联盟73家,在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我省优势产业蓬勃发展。
在东风汽车集团,16家公司级联盟2024年共完成59项创新成果,创造经济效益3994.03万元;江汉油田张义铁创新工作室联盟围绕油田各类生产难题开展攻关,共解决生产难题 320 个,推广转化成果 209 个,取得专利191个,累计创效 1.4 亿元。
本文原文来自湖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