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长期饮料当水喝,医生提醒:再馋也要管住嘴,等全身出毛病就迟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长期饮料当水喝,医生提醒:再馋也要管住嘴,等全身出毛病就迟了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P80QCTN05566FQ6.html

16岁高中生小郑在上学路上突然发病,一阵剧痛后头痛难忍,肢体无力摔倒在地并失去意识,医院初步诊断为静脉窦血栓形成伴出血。年纪轻轻的小郑为何会患脑静脉血栓?医生发现,小郑平时爱 “宅” 家不运动,还常用饮料替代水,长此以往酿成严重后果。

脑静脉血栓形成主因是各种因素导致的高凝状态,年轻人、育龄妇女、凝血异常患者等群体风险较高。

武警广东总队医院营养科曾晶主任解释,常年饮料当水喝可能导致身体水电解质失衡,也就是引起脱水现象,从而导致血液浓缩,形成血栓噻。

饮料当水喝,除了血栓,你的身体还会遭受这些攻击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像小郑一样,不爱平淡无味的白开水,反而奶茶、可乐等饮料不离手,美名其曰补充水分。这种看似平常的生活方式,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为身体埋下健康隐患,除了血栓隐患,其他方面也拉响了警钟。

  • 血糖 “狂飙”,糖尿病风险激增:饮料,尤其是各类含糖饮料,往往是糖分的 “密集容器”。以常见的 500ml 碳酸饮料为例,其糖分含量可能高达 50 克,这一数值远远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每日 25 克糖摄入量标准。长期过量摄入高糖饮料,会使身体逐渐产生胰岛素抵抗,大大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英国医学杂志》(BMJ)的一项研究有力佐证了这一观点:习惯性饮用含糖甜饮料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独立高危因素。

  • 牙齿 “遭袭”,口腔问题频发:饮料中的糖分与酸性物质,堪称牙齿健康的 “头号天敌”。碳酸饮料中含有的磷酸和柠檬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会持续侵蚀牙釉质,使其逐渐变薄、变脆弱。而糖分则为口腔中的细菌提供了丰富的 “营养大餐”,细菌在分解糖分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酸性物质,进一步加剧对牙齿的损害,导致蛀牙、牙龈炎等常见口腔问题的频繁发生。

  • 肥胖上身,代谢综合征 “敲门”:饮料中普遍含有高热量和大量糖分,这些多余的能量在体内无法及时被消耗,便会转化为脂肪堆积起来,进而引发肥胖问题。而肥胖又如同一个 “导火索”,是代谢综合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症状)的重要诱发因素。

  • 肾脏 “承压”,健康风险加剧:饮料中除了糖分,还含有各种添加剂、色素等成分,这些物质都需要经过肾脏进行代谢处理。长期大量饮用饮料,无疑会给肾脏带来沉重的负担,甚至可能引发肾结石或慢性肾病等严重疾病。特别是功能性饮料中含有的咖啡因和电解质,若过量摄入,会对肾脏造成额外的压力,进一步损害肾脏功能。

摆脱饮料之瘾,用健康的方式补充水分

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了饮料丰富口感的人来说,突然完全不喝饮料,可能会觉得难以适应。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曹永红介绍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逐步摆脱对饮料的依赖:

  • 选择健康替代品:如果实在难以抗拒饮料的诱惑,可以选择一些相对健康的替代品,如无糖茶饮或自制的不加糖果汁。无糖茶饮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等有益成分,具有抗氧化、提神醒脑等功效;而自制果汁则可以保证水果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避免了市售果汁中添加糖和其他添加剂的问题。

  • 循序渐进减饮量:改变习惯不能一蹴而就,首先可以从减少饮料的摄入量开始。比如,每天将饮料的饮用次数限制为一杯,其余时间尽量饮用健康饮品或白开水。

  • 设定目标激动力:给自己设定一个具有挑战性的 “戒饮料目标”,例如坚持一周不喝饮料,并详细记录身体在这个过程中的变化,如精力更加充沛、皮肤状态改善、体重下降等。通过看到这些积极的变化,能够增强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和信心,逐步养成少喝饮料的好习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