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育引留用”全链条 构筑数字人才聚集新高地
优化“育引留用”全链条 构筑数字人才聚集新高地
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数字人才的持续驱动。权威报告显示,当前我国数字人才缺口在2500万至3000万,且缺口仍在持续放大。去年,国家九部门专门印发了《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要求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
如何构筑数字人才聚集新高地,为培育更多高水平数字人才打造“嘉兴实践”?这是嘉兴市政协委员、嘉兴大学经济学院数字经济系主任汪菲在人才培养中关注的重点。“当前,嘉兴相关的人才政策扶持靶向助力不够。”汪菲坦言,与东莞、扬州等城市相比,嘉兴在数字人才培育、使用和留存方面的政策精准性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同时,嘉兴产才融合发展程度还有提升空间。对此,汪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短期来看,数字产业面临人才短缺的状况,而且数字人才的发掘途径有限,难以支撑产业的快速发展;中期来看,数字产业的人才生态环境有待改善,产业人才经济集聚效应有待进一步发挥;长期而言,社会各方协同乏力,尚未树立起全市崇尚数字人才的风尚。”
针对数字人才发展面临的问题,汪菲给出建议,引才不易,留住和用好人才更难,嘉兴应以“引”字开篇,聚焦“留”字关键,让人才留得下、留得住、长久留,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持续的人才支撑。
“只有深入调研我市新兴产业数智化发展现状与需求,精准分析所需数字人才类型,结合产业特色,为他们制定具有吸引力的政策,不断完善人才发展环境,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才。”在人才培育上,汪菲提议,可以与高校及科研机构携手,搭建多样化平台,积极鼓励人才参与技能竞赛、学术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推出定制化培训项目等,通过优化资金支持和税费激励政策,为人才的创业和科研活动提供坚实保障。
当前,嘉兴正向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迈进。对嘉兴而言,培育产业“数”动力的首要任务是重点引进和培养“三类人才”,即具备原始创新能力的科学家、拥有落地转化能力的工程师,以及能够拓展创新生态圈的科技转化服务人才。
产才向深融合,产业才能向新而行。“只有不断完善数字人才的发展环境,引导人才在企业、研发机构、高校之间合理流动,优化面向数字产业人才的资金支持、税费激励等措施,同时积极营造尊重数字人才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数字产业园区、创新基地、科创园区、基金小镇的‘引力场’功能,将技术、资金、项目等关键资源紧密汇聚,为其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才能做好数字人才育、引、留、用,为嘉兴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汪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