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冰刺激在吞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附操作手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冰刺激在吞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附操作手法)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BQ6IE0U0514C519.html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会导致进食困难、误吸等问题,还可能引发吸入性肺炎,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据统计,30%~67%的卒中患者存在吞咽障碍,40%的患者会发生误吸性肺炎,误吸性肺炎的30天死亡率高达21%~30%。本文将详细介绍冰刺激这种物理治疗方法在吞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包括其原理、作用、适应症、操作方法和护理常规。

什么是冰刺激?

冰刺激是一种针对吞咽障碍的治疗方法,通过直接对吞咽相关器官及吞咽反射相关肌群进行寒冷刺激,促使肌肉主动收缩,提高其对食物的敏感度。冰刺激属于物理性刺激的一种,利用冰块或棒冰与口腔常温(36.2~37.2℃)之间约57℃的温差,形成强烈的刺激,激发局部肌肉黏膜的主动收缩,促进食物下咽。此外,冰刺激还能帮助改善舌肌灵活性,增强舌根向后推送能力。

冰刺激的作用

咽部冰刺激主要通过冷水或冷冻的冰棉棒刺激口咽部内壁,提高吞咽反射敏感性,增加感觉输入;同时通过刺激口咽部相关肌群,提高食块知觉敏感性,吞咽速度加快;改善口咽部神经肌肉的协调性;减少口腔过多的唾液分泌;通过刺激,给予脑皮质和脑干一个警戒性的感知刺激;提高对进食吞咽的注意力,进而改善吞咽功能。相关研究还表明,冰刺激可以显著缩短吞咽反射的延迟时间,触发吞咽运动。

冰刺激适应症

  1. 符合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诊断标准,年龄在7岁—75岁
  2. 洼田饮水试验3级—5级
  3. 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可配合张口

操作方法

使用自制冰棉签进行局部刷擦刺激,以悬雍垂为中心,范围包括软腭、前后腭咽弓、咽喉部、舌根部、舌后壁,做到大范围、长时间的接触刺激部位,上下、前后、左右交替进行,各个部位停留5-10s左右。动作轻柔不引起患者的呕吐反射为宜,每次刺激后嘱患者做吞咽动作。每次操作时间为20-30min。建议最好在饭前进行,可以有效的提高口腔内对食物的敏感性,又能太过刺激提高患者对吞咽的注意力,使得患者避免因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误吸的情况发生。

护理常规

  1. 康复治疗时间选择在患者进餐前20min或餐后2h, 体位为半坐位或侧卧位,防止患者发生呕吐、误吸,出现呕吐反射即停止刺激。
  2. 康复治疗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力度适中,避免棉棒折断或棉球脱落引起患者不必要的损伤。
  3. 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经常检查患者口腔有无红肿溃疡、真菌感染等,并及时对症处理。
  4. 康复治疗过程中可以配合手法治疗,告知患者做空吞咽及交互吞咽等。
  5. 做好心理护理,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6. 做好效果评价。

本文原文来自克旗人民医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