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一日三餐的真实写照
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一日三餐的真实写照
在一些偏远的贫困山区,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与我们所熟知的童年截然不同。他们每天吃的是什么?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摄影师刘小朵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些孩子们的一日三餐,让我们得以一窥他们的生活现状。
田间劳作的父母把孩子放在一旁!旁边的空碗里刚刚吃完的玉米糊是他的早餐!虽然现在已经10点钟了。山区的部分家庭一天只吃两顿饭。所以这个早餐时间对他们来说,刚刚合适!
摄影师刘小朵(米拍ID:勤奋的刘小朵)拍摄的这组照片名为《一日三餐》,他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出发,以“三餐”为切入点,用最真实的镜头语言展现了贫困山区孩子们的生活现状。
古老的习俗让这些孩子没有用碗和筷子的习惯,今天的晚餐有肉吃!孩子很开心。
在这些照片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吃着简单的玉米糊、啃着硬邦邦的玉米面饼、吃着烤玉米和野果。这些食物虽然简单,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却可能是他们一天中最重要的营养来源。
我看到孩子啃这块玉米面饼的时候,应该已经放了好几天了。我用手掰了一下,没有成功,却沾了一手的灰土。
刘小朵说:“也许在山区的小朋友还没有见到外面世界的时候,他们是快乐的;也许在我们还没有发现他们的时候,我们也习惯了眼前的幸福生活。这就好比平行时空中的两个世界,然而世界并不完美,童年也不都是幸福的,这就是事实。”
烤玉米是街边一道美味的小吃,可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没有吃过这种只求产量的玉米品种。这是猪的主食,也是孩子的早餐。
这是山中的一种野果。我小时候也有吃,但仅仅是尝鲜一下。
起初我不知道这是什么食物。后来才知道就是把玉米面直接放锅里蒸。我问孩子为什么要吃玉米面,他回答说:因为家里没米了。
大山就像一道屏障,将里面和外面的世界隔开。里面是恶劣的自然条件、落后的交通和经济,但更严重的是,正如刘小朵所说:“靠穷吃穷更可怕,当越来越多的好心人、基金会,将对这里的同情心变成了当地人的饮鸩止渴的时候,一定程度上,恰恰造成了越扶越贫。没有脱贫的志向,再多的钱也只会被挥霍。”
如果我不介绍的话,估计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玉米的杆茎,在还没有完全老化的时候有一些略甜的汁水。
孩子拿着窝窝头几口就啃的快没有了,水也没有一口。我问他吃饱了。他睁大了眼睛看着我。却不知道怎么回答。
刘小朵说:“真正的差距其实是教育。一个社会人民的教养有提高了,这个社会的文明就才会进步,它需要长期从文化教育等一点一点的去改变。所以大山的问题,不是逃避不闻不见,不是盲目的慈悲善良,这些问题需要自己来解决。”
土豆是这里的特产,也是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没有任何的烹饪手段。丢火里烤熟了就可以食用。
这组照片让我们看到了贫困山区孩子们的真实生活,也让我们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改变命运。正如刘小朵所说,教育才是改变命运的关键。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让这些孩子们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