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是「事业癌」?从性格入手解决拖延症候群(上)
拖延是「事业癌」?从性格入手解决拖延症候群(上)
拖延症是职场发展中的常见障碍,它广泛存在于不同性格类型的人身上,甚至有人将其形容为"事业癌"。那么,拖延症真的"无药可救"吗?本文尝试从MBTI性格类型入手,帮助不同性格类型的人认识自己的独特优势和挑战,从而更好地管理拖延行为。
如何定义拖延?
根据英国杜伦大学心理系教授Dr. Fuschia Sirois的定义,拖延是在执行重要任务时产生的一种不必要的延迟。拖延不仅仅是时间管理不佳,表面看,拖延是高估自身动力和能力、低估任务完成时间,但这是症状不是成因。拖延也不等于懒惰,懒惰是缺乏努力,而拖延则意味着无视后果去推延任务,如把时间用在收拾桌面、清洁家居等其他事情上。
Dr. Sirois认为,拖延是我们逃避不喜欢或痛苦的任务,规避相关的厌恶情绪。拖延实际上是一种复杂的情绪调节机制,通过逃避任务来回避它所引发的负面情绪(如恐惧和焦虑)。为了释放相关压力,我们会做其他无关的事情,让自己感到有生产力。这并不是时间管理不善,而是更深层面的情绪回避症状。
解决拖延 从了解性格着手
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性格类型理论基于个人在四个领域的偏好进行性格评估,采用二分法来描述人们如何与周围世界作出反应和互动,不是给人们贴上"更好"或"更差"的标签,而是帮助人们认识自我和促进个人成长。我们先看看拖延在不同的性格类型中如何体现出来,并针对性地解决。
MBTI的四个领域
- 外向(E)或内向(I):外向者往往以行动为导向,享受频繁的社交互动,与他人共度时光后感到精力充沛;而内向者则倾向于以思想为导向,享受深入而有意义的社交互动,独处时感到精力充沛。
- 感知(S)或直觉(N):这维度关注人们如何收集信息,感知型人注重感官细节,偏好实用、具体的信息;而直觉型人则着重模式、可能性和抽象概念。
- 思考(T)或感受(F):这维度与决策有关,思考者基于逻辑和客观分析做出决定;而感受者在做选择时会考虑情感、价值观和人际和谐。
- 判断(J)或感知(P):这维度反映人们如何看待外在世界,判断者喜欢结构、组织和封闭性,总爱迅速计划和做出决定;感知者则更灵活和开放,适应性强,喜欢自发性和探索,享受各种选择。
ENFP和ENTP
ENFP和ENTP性格类型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和追求新颖想法的特质,他们喜欢探索,将理论付诸实践,并在日常生活中寻求创新。他们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在开始新项目时充满热情,但当需要有条理和结构化时则可能感到挑战。这不仅影响工作效率,也会导致他们忽略基本日常生活需求,如适当饮食和睡眠,从而影响健康。
为了保持创造性和灵活性的同时提高生产力和生活质量,他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 创建愿景板,视觉化目标和灵感,以保持动力和专注
- 将庞大任务分成小块,完成小任务便奖励自己,增加满足感
- 寻找责任伙伴,与可靠的朋友或同事合作可提供额外动力和责任感
- 接受自己的工作节奏,了解自己善於短跑而非马拉松
- 培养良好习惯,如设定一些21天的目标,让这些习惯成为自然
- 设下定期提醒,以确保饮食、运动和休息的规律性
通过这些策略,ENFP和ENTP可以更有效地管理时间和精力,同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及对创新的追求,并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发挥直觉优势,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成果。
INFP和ISFP
INFP和ISFP是内向感觉型性格,拖延可能是特别棘手的问题。他们往往过于关注个人价值和理想,而在实际行动上犹豫不决,导致在制定和遵循计划方面遇到困难,因而拖延行动。INFP和ISFP的拖延行为通常源于追求完美和对失败的恐惧,他们也可能因为害怕结果不符自己的高标凊,而迟迟不肯开始。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法克服。以下是一些建议:
- 独处时间对INFP和ISFP非常重要,确保有足够独处时间来思考和专注个人目标
- 面临重要任务时,应远离外界和社交媒体的干扰
- 寻找一位计划能力強的合作夥伴协助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
- 寻找一位执行力强的伙伴提供动力和支持,以保持进度
- 最后是自我接纳,明白拖延有时可带来创意和解决方案,不必对自己过于苛刻
ESFP和ESTP
ESFP和ESTP性格类型通常具有高度适应性和灵活性,面对即时和变化多端的情况时表现出色,但这种倾向也可能导致他们在面对需要长期规划和决策的任务时感到挑战。要克服这一点,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 将任务视为一系列小步骤,从而降低压迫性,并提供更多即时满足感
- 通过设定短期目标,更容易地跟踪进度,在完成每个小目标后获得成就感
- 利用他们的社交能力,通过与他人合作或竞争来激励自己,这不仅能增加乐趣,还能提供额外动力完成任务
- 在长时间的工作中插入休息时间、进行身体活动,以保持精力充沛
- 在完成任务前减少查看社交媒体,以免受到干扰
通过这些策略,ESFP和ESTP可以更好地管理时间和精力,同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及对创新的追求,并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发挥直觉优势,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