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明确拼车、顺风车不得以盈利为目的,相信其他各地将效仿
一地明确拼车、顺风车不得以盈利为目的,相信其他各地将效仿
广东惠州近日发布新规,明确私人小客车合乘出行不得以盈利为目的,这一规定不仅规范了当地拼车、顺风车市场,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参考。
2月16日,广东惠州交通运输局官方账号“惠州交通”发布信息;称为规范私家车合乘行为,保障合乘方合法权益,惠州市交通运输局正式印发的《关于私人小客车合乘出行的若干规定》即将执行。
开始执行时间为2025年3月10日,有效期为3年。
该规定明确说明:
私家车合乘是需要由车主事先发布出行信息、与相同路线乘客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的共享出行方式;属于民事自愿行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且不纳入道路运输及出租汽车行业管理范畴。合乘服务提供者(车主)需要实名注册,车辆必须为7座(含)以下且检验合格的车辆,驾驶员需要持有相应的准驾车型证件。
至此,拼车、顺风车的收费标准和服务方式都有了明确的参考;虽然目前只是惠州一地的规定,但是相信各地都将会效仿。
做出这个预测是有参考的,具体为:
2016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顺风车是由合乘服务提供者事先发布出行信息,出行线路相同的人选择乘坐合乘服务者提供的小客车、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的共享出行方式。
七年前也有一则《交通运输部要求顺风车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资讯。
所以拼车、顺风车从开始就不应该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出行方式,只不过在一些平台的驱使下,促使一些专职司机将顺风车当成生意来做;现在的一部分顺风车平台给予车主的单价是远超过分摊交通成本的,显然是在促使一部分司机将驾驶顺风车变为职业。
然而这种做法明显在“钻漏洞。”
正由于顺风车不在道路运输和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的范围之内,运输管理机构无法对车辆以事实上的“非法营运”为由进行惩处;所以才有了打着顺风车旗号而“到处顺路”的“黑车。”这些车辆的危害很大。
非法营运的拼车、顺风车严重破坏了出租汽车运输行业生态平衡。
合规的巡游出租车和网约出租车的运营成本更高,这是毫无疑问的;首先其需要承担车辆价值快速缩水的代价,出租车营运八年之后需要下线,在报废之前的出租车售价不过几千元;网约车(网络预约出租车)虽然下线之后不用报废,但合规车辆也都会留存“营转非”的记录,曾经参与营运的车辆价值也不过如此而已。但是不需要注册为营运属性的顺风车性质始终为“非营运。”其作为二手车的评估价值会高得多,可是本质上却做着一样的事情。
其次是营运车辆保险成本的差异。
营运车辆行驶里程多,司机驾驶疲劳程度大;客观上确实更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所以险企综合成本考量是会提高其保险费用的,其标准往往是试驾车的一到两倍。那么只需要承担私家车保险成本的顺风车去参与营运,其会带来的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只是将拼车、顺风车作为职业来从事,相较于出租车和网约车又如何呢?
就通过身边从事顺风车的人所了解到的结果为参考,月收入能达到一万元左右是不算夸张的;当然其中要包括一些中、长途订单——其收入一块就等于从合规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的口袋里偷走一块,月入一万则等于让两位专职司机难以为继,平均下来也不容小觑。
结语:
网约车和出租车的市场份额之争持续数年,在相关机构的强力介入之后勉强达成平衡;现在又有平台盯上了拼车、顺风车的漏洞,如果不加以重视的话,专职司机和“黑车”司机的矛盾又将成为一大焦点。
防微杜渐很重要。
惠州的方案是值得参考的。相信近期就会有其他城市效仿,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