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乡:让“四好农村路”成为群众的幸福路、致富路
新民乡:让“四好农村路”成为群众的幸福路、致富路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作为连接城乡的“毛细血管”,农村公路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县域城区,把一座座小山、一个个村庄、一片片产业串联起来,不仅成为群众安全出行的通达之路,更是托起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
近年来,新民乡累计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8000万元左右,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着力提升农村出行条件和服务品质,让群众进出有好路、产业有出路、致富有门路,为实现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路好了,公交直达家门口
路平则安。道路平整了,群众出行自然就方便安全。“以前进村的路比较破损,有的地段一下雨就积水,非常不好走。自从改造拓宽之后,坑洼路面变成了平坦整齐的柏油路,公交也通到村庄路口了,出门不晓得有多方便。”说起近些年村庄道路变化,该乡尚礼村村民张成福开心地说。
2023年9月,随着山上村进村道路“白改黑”完成后,该乡境内的新珠线公路提升改建全部完工。项目竣工后,极大方便了新民、尚礼、罗丰、珠珞、山上沿线5个村庄群众的出行,一定程度上消除道路安全隐患,保障群众出行便捷安全。
“以前村民都是走下山的,出去一趟非常困难,特别是一些老人家,所以大家都希望早日能通上公交车。现在,路变好了,也通了公交,老百姓到乡里集镇更加方便了,还可以直接坐车到县城买东西。”山上村党支部书记刘燕燕说。
近年来,该乡以“两整治一提升”为抓手,结合共同富裕样板村、精品示范村打造,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奋力打通田间地头“最后一公里”,让农村公路实现由“通”到“畅”再到“好”的转变,助力当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据统计,2021年以来,该乡已完成14条公路改建,实现农村公路提档升级40余公里,有力推动当地交通路网发展。
路宽了,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修好一条公路,带动一片产业,带富一方百姓。近年来,该乡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带动了一批特色水果产业发展,一条条路把这些特色产业“串点成线、串珠成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致富门路。
绿溪农业产业园是一家以水果种植加工、生态农业、观光采摘为主的现代休闲农业产业园。之前由于道路狭窄,车辆运输不便,企业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以前交通不方便,基地里种的水果,只能请人帮忙拉上车。”基地负责人陈友龙表示。如今,路越修越宽,收货的人可以直接进基地,不用担心销路问题了,经济效益也有了显著提高。
道路不畅,产品滞销。一些村庄守着“金饭碗”饿肚子,水果满枝却没有销路、烂在枝头,十分可惜。据了解,该乡境内种有葡萄、枇杷、杨梅、火龙果等水果,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为了将这些水果“送出去”,该乡围绕产业发展,优化路网布局,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努力推动全乡现代农业、特色水果、景观苗木等行业的迅猛发展。
随着道路变得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该乡积极利用农副产品展销中心平台,进一步打开销售市场,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实现特色水果年产量30万公斤,营收入达到9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提高近600元。
路靓了,农旅融合迎新机
路通百业兴。道路畅通了,不仅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也激发了乡村旅游市场的活力,更多偏远小村庄也慢慢驶上了乡村振兴“小高速”。
地处安义县西北部的山上村,是全县海拔最高行政村,拥有独特的山水自然禀赋和产业特色。长期以来,这里基础设施落后、交通出行不便,一直制约着村庄发展。
2023年6月,该村以共同富裕样板打造为契机,充分挖掘村庄空置土地、闲置房屋等资源,打造了小广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了进村道路,布局了小酒馆、共享厨房等业态,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游山玩水、康养休闲,促进了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发展,让这原本的小山村“热”起来了。
“真是不敢想象,现在路也修好了,村庄也变美了,周末还有游客来这里打卡。”山上村村民刘绍全笑着嘴说。“现在,我也趁机办起了农家乐,每天都会接到一些订餐电话,给我增添了一份稳定收入来源,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勒。”
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旅融合发展,该乡按照“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的思路,对乡村主干道、圣水堂景区道路进行“白改黑”,并通过造绿、增绿,着力营造乡道、旅游道路景观化,有效带动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通过农村道路发展,全乡旅游接待人次年均增长36.6%,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9.6%。
有路方能振兴。下一步,该乡将加快谋划推动山上村铁子脑道路、北山至新民、新民至东阳等道路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通行能力,推进“农村公路+”融合发展,让“四好农村路”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路、致富路,助力全乡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