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娃娃鱼“不再孤单”,至少有“五兄弟”,对其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娃娃鱼“不再孤单”,至少有“五兄弟”,对其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DIE65PFG0512TP34.html

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也是世界上现存两栖类中体型最大的物种,体长可达2米。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基因组学研究发现,这一被长期认为是单一物种的“水中大熊猫”实际上可能由5-8个不同物种组成,这一发现对大鲵的保护策略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大鲵生活照 (Robert Murphy 摄)

中国大鲵与日本大鲵及美洲大鲵,共同组成了两栖类中的隐鳃鲵科(Cryptobrachidae)。该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侏罗纪时代(160 Mya)。因此,中国大鲵具有极高的进化独特性,在全球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缺乏显著的外部性状差异,中国大鲵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个物种。目前我国实施的保护是基于“中国大鲵是一个物种”的保护措施和市场化的人工养殖、放流增殖,并未对不同地方的种群加以区别对待。之前的研究(Murphy et al., 2000)首次在遗传学水平发现中国大鲵的黄山种群发生了独特的分化。考虑到两栖类的习性,容易隔离分化,而中国大鲵分布范围广泛,又经历了较长的演化历史,中国大鲵不同地方的种群是否存在显著的分化?目前的保护策略是否得当、有效?

近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动物进化与遗传前沿交叉卓越创新中心车静研究员、张亚平院士及Robert Murphy教授团队领衔的多个国、内外研究人员参与的合作成果解答了以上问题,相关成果以“Th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exemplifies the hidden extinction of cryptic species” 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urrent Biology上。该研究基于基因组水平数据揭示中国大鲵至少由5个物种(有可能为8个)组成。研究结果对中国大鲵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中国大鲵保护措施面临着重大调整,亟需进一步评估和改进。

研究团队自2007年开始,经过10年左右的考察和走访,与国内外多个科研单位和林业部门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到70个野生和1034个来自养殖场的中国大鲵样品(多为皮肤脱落和口腔刮取组织样品),进而对其野生和养殖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中国大鲵的基因组达到50G,研究组首次使用了简化基因组的方法,在基因组水平对中国大鲵的野生种群开展了群体遗传学分析。结合线粒体基因等的多项分析结果意外发现,中国大鲵并非单一物种,目前研究数据支持至少5个物种的划分。这5个物种(包括陕西种,四川种,广西种,贵州种,安徽种)分布地与水系分布紧密相关,大致对应黄河,长江,珠江,钱塘江等水系流域。各物种间分化时间保守估计约为4.71-10.25百万年以前,属于有较长分化历史的典型物种。另外,在养殖场种群中还意外地发现了另外两个独特的支系,加之记录分布于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种群,推测中国大鲵有可能包括高达8个物种,但这一结论亟待进一步考察研究确定。

在这样一个备受关注、且已有较多研究的大型两栖类动物中突然发现如此多的隐存物种是令人震惊的,这得益于基因组等新技术的应用。该发现对于中国大鲵的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Current Biology同日在线发表了另一个中外合作团队完成的关于大鲵的研究成果,以“Imminent extinction in the wild of the world’s largest amphibian”为题发表。

该研究团队在中国对大鲵开展了实地调查,调查结果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在所有调查涉及的区域,这一曾经广泛分布的物种已濒临灭绝,非法捕捞依然广泛存在。此项调查历时四年(2013-2016),覆盖全国16个省级行政单位的97个区县的工作站,进行了2872次问卷访谈。调查显示,中国大鲵的数量经历了灾难性的大幅下跌,显然是由于过度捕捞所致。由于中国农业部实施了大鲵的人工养殖策略,部分野外发现的大鲵可能是人工培育后逃跑或被放生至自然界的大鲵。因此,野生种群的状况可能比数据显示的更为糟糕。在现有的管理措施之下,无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培育的大鲵,生存前景都令人堪忧。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立合作协调的监督及保护机制,建立遗传谱系,进行人工育种。

调查涉及到全国97个县的工作站

论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18)30432-9
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18)30433-0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