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以案说医】化痰熄风、健脾祛湿治疗高血压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以案说医】化痰熄风、健脾祛湿治疗高血压病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21/06/6148393_1147255246.shtml

导读:本文通过一个真实案例,详细介绍了广东省名中医缪灿铭运用中医理论治疗高血压病的过程。文章从辨证论治、处方用药到疗效观察,层层深入,展现了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的独特优势。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黄某,男,时年35岁,就诊时间:2019年8月22日。

患者以“反复头晕不适伴血压升高半年”就诊,西医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为寻求中医治疗,遂至门诊就诊。

首诊证候

刻诊:精神一般,头晕,昏沉感,睡眠差,口干不欲饮,大便质烂不成形,胃纳可,小便调。既往头晕发作时测得最高血压达170/102mmHg,诊室血压为148/96mmHg,心率68次/分,舌淡红苔黄,脉弦滑。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眩晕(风痰阻络)。

西医诊断:高血压病。

治法:化痰熄风,健脾祛湿。

处方:
法半夏10g、白术15g、天麻15g、茯苓15g、甘草5g、陈皮5g、钩藤15g(后下)、莱菔子10g、泽泻10g。水煎内服,共7剂,日1剂,温服。

随诊过程

二诊:2019年8月29日
诸症好转,头晕昏沉感较前明显缓解,睡眠改善,口干较前减轻,大便成形,舌淡红苔黄,脉弦滑。诊室血压136/84mmHg,心率76次/分。原方加牛膝20g。水煎内服,共14剂,日1剂,温服,门诊追踪临床症状缓解,血压稳定。

病案分析

本例患者单纯使用西医治疗症状未见明显改善,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获效。患者平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常,痰浊内生,痰郁化热,热极生风,致风痰搏结,风痰流窜经络,风自火升,风阳动越,血随气逆,横窜络道,上窜巅顶,故见头晕、眠差,痰湿阻络,清阳不升,则头重昏沉;脾胃运化失司,升清降浊失常,津液输布失常,则大便烂、口干;脉弦滑,主风主痰;故辨证为风痰阻络,治以化痰熄风,健脾祛湿。方中半夏燥湿化痰,理气降逆;天麻入肝经,平肝熄风,而止头眩,两者合用,为治风痰眩晕之要药。《脾胃论》中有言:“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故以两味为君药;以白术、茯苓为臣,健脾祛湿,治生痰之源;佐以陈皮理气化痰;使以甘草和中调药;莱菔子入脾胃二经,理气祛痰,脾胃健运则痰湿祛;钩藤入肝经,以清热平肝,熄风止眩;泽泻甘淡利湿,利小便以实大便。二诊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血压情况降至正常水平,头晕减,肝风未平,加一味牛膝,引血下行,佐以平肝熄风。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

天麻含有多种活性化合物,其中天麻素通过改善内皮素与血管紧张素,缓解患者的高血压症状,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1]。莱菔子因含有水溶性生物碱而具有降压作用[2]。钩藤中的钩藤总碱、钩藤碱、异钩藤碱成分均有较明显的降压作用[3]。

按语

高血压病基本病机在于气血阴阳失调,使脑髓空虚,脉络失养,形成上盛下虚表现。临床多见虚实夹杂之证,多本虚以脾胃气虚、肝肾阴虚多见,兼痰湿、肝火、血瘀之标实。治疗标证时,兼顾健运脾胃、疏肝补肾,标本兼施。

本病病位在清窍,由脑髓空虚,清窍失养,或痰火上逆,扰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眩晕以虚者居多,张景岳谓“虚者居其八九”,如肝肾阴虚、肝风内动,气血亏虚、清窍失养,肾精亏虚、脑髓失充。眩晕实证多由痰浊中阻,升降失常,或痰火气逆,上犯清窍。眩晕的发病过程中,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形成虚实夹杂;或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或肝风痰火上蒙清窍,阻滞经络,而形成中风;或突发气机逆乱,而引起晕厥。

眩晕必须注重调理肝脾,肝性条达,气机通畅,脾司健运,水谷精微畅达,则气血充盈,阴阳调和。本案患者以脾虚为本虚,兼有痰湿、肝风内动,故以健脾化痰,平肝熄风而获效。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参考文献

[1] 许廷生,陆龙存,黄子冬.天麻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分析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21):133-135.

[2] 于铭. 莱菔子水溶性生物碱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机理的实验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8.

[3] 蒋京辰,李梅珊,朱廷春.钩藤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1,30(22):74-78.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