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AI,抄袭了我的AI作品
他用AI,抄袭了我的AI作品
近日,全国首例AI文生视频侵权案开审。《山海奇镜》预告片的创作者"闲人一坤"起诉"文刻创作",指控其利用AI技术复刻了一则高度类似的侵权作品。这起案件引发了关于AI生成内容版权归属和侵权认定的广泛讨论。
AI创作流程揭秘
"闲人一坤"是一位80后导演,曾成功主导《这就是街舞》等综艺内容。他使用AIGC创作了第一部大电影《山海奇镜》,整个创作过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创意设立阶段:"闲人一坤"构建了一个专属的GPTs"闲人一梦",帮助其将灵感生成视频脚本。
文生图阶段:他使用Midjourney和DallE 3配合,引导AI绘出概念图,并反写出更专业的prompt,再二次使用Midjourney输出图片。
- 图生视频阶段:"闲人一坤"通过爱诗科技视频生成产品PixVerse将图片转化为动态高清视频。
最后,基本通过人工完成视频的配音和剪辑。
AI作品版权归属难题
在AI时代,如何证明作品的归属成为一个难题。根据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判例,AI绘画作品需要满足"智力成果"和"独创性"两个要件才具有著作权。但对于AIGC作品来说,判断其是否属于人类智力成果变得困难,因为创作者可能只需要输入几个简单的prompt就能生成作品。
在《山海奇镜》案件中,专家认为原告的AI作品满足了这两个要件。但相较于"文生图","文生视频"包含更多元素,需要付出的智力劳动更高。
侵权认定的挑战
在司法实践中,一般采用"接触+实质性相似"原则来认定著作权侵权。但对于AI作品来说,这一原则面临挑战:
- AI工具使用者可能仅仅使用了一些prompt,是否接触过作品是未知的。
- 由于AI通过机器学习同时"吃"了无数作品,使用者用AI也可能同时侵权多个作品。
责任主体鉴别难
在整个AIGC侵权过程中涉及三个主体:AI本身、AI平台方和AI使用者。专家认为,AI平台方类似于"摄像机",本质上是一类工具,主要责任在于作品的核心画面和构思。
AI版权法规动态发展
从国内案例来看,中国对AIGC作品的著作权保护较为宽松,只要作品具有独立思考和审美表达,作者就拥有完整的著作权。而欧美国家则对AIGC作品的规定更加严格,强调"著作权法仅适用于人类创作的作品"。
结语
在AIGC作品的版权争议中,核心评估点还是"输入"时付出的劳动是否匹配"输出"时的作品。AI工具创作的作品越令你惊艳,就说明你的专业水平反而越低。AI本身没有善恶之分,关键在于如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