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正确思维必须遵守4大规律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正确思维必须遵守4大规律
为了正确运用语言和思维,促使理性交流的顺畅进行,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总结出了人们应当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假设或规律,其中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这四项规律后来被统称为“思维基本规律”或“逻辑基本规律”。以下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四大逻辑基本规律,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同一律
后来,通过历代逻辑学家的整理,同一律被正式表述为思维的基本规律。其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切思想都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
具体而言:
- 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概念一致,否则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错误;
- 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论题的一致,否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
也就是说,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同一思考、同一表述、同一交谈、同一论辩)中,在什么意义上使用某个概念,就自始至终在这个唯一确定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讨论什么论题,就讨论什么论题,不能偏题、离题、跑题。
同一律的作用在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性。
在违反同一律的各种错误中,有一类被称为“稻草人谬误”。这是指在辩论过程中,通过歪曲对方来反驳对方,或者通过将某种极端荒谬的观点强加给对方来丑化对方的诡辩手法,就像树立一个稻草人作为靶子,并自欺欺人地认为:击倒了这个稻草人就等于击倒了对方。
歪曲对方观点的主要手段包括引申、简化、省略、夸张、虚构等。
二、排中律
排中律的内容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其逻辑要求是: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都否定,必须肯定其中一个,否则会犯“两不可”的错误(不过,这里需要注意,对两个互相反对的命题,虽然不能同时都肯定,却可以同时都否定)。
排中律的作用在于保证思维的明确性。
比如:不能既否定刘某的行为是“重婚罪”,又否定刘某的行为是“非重婚罪”。而必须承认刘某的行为或者是“重婚罪”,或者是“非重婚罪”,二者必居其一。
解析:题干中小方和小林的陈述相互矛盾,因此根据排中律,其中必有一句是真实的。既然老师宣称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实的,那么小刚的陈述就是虚假的。由此可推断小林的陈述是正确的,进而可以得知小林的话是虚假的,而小方的话是真实的。因此,正确答案是A。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