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行气消水肿,大腹皮到底是什么皮?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行气消水肿,大腹皮到底是什么皮?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05A08BEL00

大腹皮,作为传统中药材,不仅在中医临床应用广泛,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民间传说中的神奇药效到现代药理研究的科学验证,大腹皮以其独特的功效和广泛的适用性,成为中医治疗湿阻气滞、水肿胀满等病症的重要选择。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大腹皮的来源、性状特征、药理作用及经典方剂,带您深入了解这一传统药材的魅力。

传说与来源

据说古时有一个叫兰香的姑娘,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勤劳贤惠。与本寨岩峰相亲相爱。正在似漆如蜜时,兰香肚子渐大,岩峰疑她不贞,要和她断绝往来。兰香父也认为她女儿做了丢人的事,又气又恨,拿出一些槟榔要她快将其吃掉,到林间一死了之。兰香含冤吞食了全部槟榔,泣不成声地说了一句:“爹爹,保重”。奔向树林,过了一些时候,兰香自林中走出来,腹平如常,人们进林子一瞧,啊!原来她拉出一堆小蛇般的虫子。

这时大家才明白,姑娘得了虫症,而槟榔能杀腹中的虫。后来人们发现槟榔皮也拥有着非同一般的神奇功效,遂称槟榔皮为大腹皮。

药物简介

本品为棕桐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果皮。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实,煮后干燥,纵剖两瓣,剥取果皮,习称“大腹皮”;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煮后干燥,剥取果皮,打松,晒干,习称“大腹毛”。

● 【性状特征】●

大腹皮略呈椭圆形或长卵形瓢状,长47cm,宽23.5cm,厚0.2~0.5cm。外果皮深棕色至近黑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及隆起的横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有果梗及残存萼片。内果皮凹陷,褐色或深棕色,光滑呈硬壳状。体轻,质硬,纵向撕裂后可见中果皮纤维。气微,味微涩。

大腹毛略呈椭圆形或瓢状。外果皮多已脱落或残存。中果皮棕毛状,黄白色或淡棕色,疏松质柔。内果皮硬壳状,黄棕色或棕色,内表面光滑,有时纵向破裂。气微,味淡。

大腹皮 大腹毛

● 【性味与归经】 ●

性微温,味辛,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 【功能与主治】 ●

行气宽中,行水消肿。用于湿阻气滞,腕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 【用法与用量】 ●

5~10g。

药理作用

01 调节胃肠功能

研究发现,大腹皮治疗胃肠气滞所致胃肠功能障碍的主要作用机制为增加胃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的分布,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调节胃肠肽类激素的分泌、增加迷走神经的兴奋性等,其水提物调节胃肠功能的效果与西沙必利相当。

02 抗氧化作用

大腹皮醇提物可直接作用于自由基,也可以间接消耗掉容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抑制进一步氧化反应的发生。

03 其他潜在作用

有关大腹皮药理作用的研究较少,考虑到槟榔为大腹皮的来源植物,故推测大腹皮可能具有与槟榔壳类似的潜在药理作用,如降低血糖、抗抑郁、抗炎、抗菌和抑制黑素生成等作用。

经典名方

泻下方

功效
方剂名称
方剂组成
出处
逐水
疏凿饮子
羌活、秦艽、大腹皮、茯苓皮、川木通、泽泻、姜皮、椒目、赤小豆、醋商陆、槟榔
宋-严用和《严氏济生方》

理血方

功效
方剂名称
方剂组成
出处
活血祛瘀
调营饮
醋莪术、川芎、当归、大黄、赤芍、醋延胡索、瞿麦、槟榔、陈皮、大腹皮、炒葶苈子、茯苓、桑白皮、细辛、肉桂、炙甘草、生姜、大枣、白芷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

祛湿方

功效
方剂名称
方剂组成
出处
燥湿和胃
白术散
白术、大腹皮、生姜、陈皮、茯苓
宋-王贶《全生指迷方》
清热祛湿
黄芩滑石汤
豆蔻、黄芩片、滑石粉、通草、茯苓皮、猪苓、大腹皮
清-吴瑭《温病条辨》
利水渗湿
五皮散
姜皮、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
汉-华佗《华氏中藏经》
利水渗湿
五皮饮
大腹皮、茯苓皮、陈皮、五加皮、姜皮
清-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

祛湿圣药

●藿香正气散●

药物组成:藿香、紫苏、白芷、半夏、厚朴、陈皮、大腹皮、白术、茯苓、桔梗、甘草。

功能与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胃肠型感冒,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腹泻等。

原文:治伤寒头疼,憎寒壮热,上喘咳嗽,五劳七伤,八般风痰,五般膈气,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泄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妇人产前、产后,血气剌痛;小儿疳伤,并宜治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临床应用:

1.证治要点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病证的重要方剂。临床以寒热头痛、呕吐泄泻、脘腹胀满,舌苔白腻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如表邪偏重,寒热无汗,可加用香薷,或加重苏叶的用量,以增强祛风解表之力;若兼食滞,胸闷腹胀,可去甘草、大枣之腻滞,加神曲、莱菔子、鸡内金以消食导滞;若偏湿重,苔厚垢腻,可用苍术易白术,以增强化湿作用;如气滞脘腹胀痛者,加木香、延胡索以行气止痛。

3.本方临床上常加减治疗急性胃肠炎、胃肠型感冒,尤其是夏月时感,外客表寒,湿滞肠胃,而致肠胃失和之证,最为适宜。

食用方法

01 大腹皮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组成:大腹皮5枚(细锉)、枳壳(去瓤,麸炒)1两、赤芍药(锉)1两、秦艽(去苗土)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天门冬(去心,焙干)3分、生干地黄(焙)1两、甘草(炙)3分、郁李仁(去皮)半两(炒)。

主治:产后热毒气结燥,大便不通,壅滞气闷疼痛,腰重胁胀。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02 沉香大腹皮散

来源:《御药院方》卷三

组成:连皮大腹子、沉香(锉)、槟榔(锉)、桑白皮(锉,微炒)、乌药(锉)、荆芥穗、陈皮(洗,去瓤,焙干)、茴香(炒)、白茯苓(去皮)、木通(锉)、紫苏子(微炒)、紫苏叶、甘草(炒)各30克、干木瓜75克(去瓤)、枳壳(麸炒,去瓤)45克。

主治:湿气郁滞经络,脚气肿满,沉重疼痛,经脉不利。

用法:上药十五味,研为粗末。每服15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5片,萝卜5大片,同煎至105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一日二次。十日之后,每日服一次,病愈即止。

03 朴果四皮饮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川朴1钱5分、广皮1钱5分、猪苓1钱5分、渐苓皮3钱、大腹皮3钱、草果仁1钱、青皮1钱。

主治:湿热郁积于中而成胀满。

用法:用冬瓜皮子各1两,煎汤代水。

04 大腹皮催生饮

来源:《万病回春》卷六

组成:当归、川芎、大腹皮(洗)、枳壳(麸炒)、白芷各等分

主治:理气活血,催生下胎。用于难产属于气滞血瘀,产时腰腹胀痛剧烈,按之痛甚,宫缩虽强但间隙不匀,久产不下,阴道下血量少,色黯红,面色青紫,精神紧张,烦躁不安,胸闷脘胀,时欲呕恶,舌质黯红,脉涩滞。

用法: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