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边运动边思考:决策准确率从85%提升到99%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边运动边思考:决策准确率从85%提升到99%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25A05LGL00

在AGI时代,人机协作成为常态,如何提升思考能力成为每个人关注的话题。《思考如何超越思考》一书从认知科学、心理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出发,揭示了一个令人惊喜的发现:更好的思考,意味着更少地使用大脑,而是学着把整个世界变成思维的延伸。

边运动边思考:一个颠覆性的发现

杰夫·菲德勒博士是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市妙佑医疗国际的放射科医生。他通常每天至少要看15000张X光片。过去,他经常坐着完成这些工作,但如今他不会这样做了。现在,菲德勒会把要检查的X光片投到大屏幕上,并在屏幕前的跑步机上边走边看。这就是菲德勒的“跑步机工作站”。这样工作一年后,他瘦了11千克,而且他深感自己在检查X光片方面做得更好了。

菲德勒与一位同事合作设计了一项研究,用于检验他的这一直觉。在他们的研究中,一部分放射科医生坐着检查X光片,另一部分则在跑步机上以每小时1.6 千米的速度边走边检查。放射科医生在X光片中一共找出了1582个可疑之处,并认为其中的459处可能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在比较了两组医生的“检测率”后,研究人员得到了非常明确的结果:平均而言,坐着检查的放射科医生检测出了X光片中85%的异常,而边走边检查的医生则检测出了99%的异常。

科学依据:身体活动如何影响认知

上述内容说明,身体活动会影响视觉信息的加工,但这只是身体活动影响思维的一个例子。研究人员早已了解到,人们的综合身体素质支持着自身认知功能:身体更健康的人通常拥有思维更敏捷的大脑。近年来,研究人员不再局限于此,他们开始探索另一种更加令人兴奋的可能情形:身体动作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认知能力。也就是说,当我们以某种特定方式活动身体时,思维马上就能变得更敏捷。对于这个现象,研究人员从动作强度和动作类型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之后我们会看到这一研究结果:低强度、中等强度和高强度的身体活动,会对认知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这一章的后半部分,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动作如何提高思维能力,这些动作包括一致性动作、新异性动作、自我参照动作和隐喻性动作等。

现实挑战:现代人如何克服"久坐"困境

当然,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来说,情形已然不同,我们已不再是那个每天需要进行大量体力活动的物种了。东非的哈兹达人是赖希伦研究的狩猎—采集部落之一。哈兹达人平均每天需要进行135分钟的中等到高强度的体力活动。然而,工业化国家的大多数人很难达到健康专家建议的每周至少150分钟的运动量。换言之,当代狩猎—采集者所进行的中等至高强度的运动量,是一个典型美国人运动量的14倍之多。现代人之所以缺乏运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习和工作占据了生活的主导地位,以及因此形成的习惯和观念使然,比如我们坚信人应该坐着思考。

挑战这种观念的人,反而可能会遭到嘲讽。当菲德勒把他的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放射学会杂志》上时,他的一些同事对此冷嘲热讽。罗伯特·费尔德是一名来自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放射科医生,他在给编辑的一封信中写道:“我觉得这篇论文可以被当作搞笑读物。”他认为菲德勒的研究是“对临床研究如何出错的戏剧化展示”。在费尔德看来,让医生边走动边工作“既白费工夫又浪费资源”。

学生和上班族的情况也能反映出这些态度。在学校里,孩子们平均每天有50%的时间都是坐着的。在他们进入青春期后,久坐时长会进一步增加。职场的成年人动得更少,在工作日中,他们有2/3以上的时间都是坐着的。我们曾经继承了哲学家克拉克所说的“蹄子上的大脑”,但在今天的教室和办公室里,“蹄子”所发出的有力踢踏声已经几乎消失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