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型号的留置针究竟怎么选?别纠结,答案来了!
不同型号的留置针究竟怎么选?别纠结,答案来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它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等优点。
近日,一张关于留置针型号适用范围的表格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很多人不禁思考:一直以来使用的留置针型号是否正确?为此,我们整理了一些相关文献资料,从多个角度探讨不同型号留置针的选择问题。
两种留置针型号对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影响
研究表明,24 G留置针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反复静脉穿刺给病人造成痛苦。由于24 G静脉留置针长度为19 mm小于22 G静脉留置针(长度25 mm),前者进入机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可减少机械摩擦及血管内壁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同时,24 G静脉留置针输注流速最快能达到96.36 gtt/min,完全可以满足病人用药的需要。乳腺癌术后病人化疗时,使用24 G静脉留置针输液效果优于20 G留置针,它完全能满足乳腺癌化疗病人的输液要求,并能减轻输液进针时的疼痛,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两种型号留置针对留置时间的影响
24 G留置针和22 G留置针在输液滴速方面均能满足血液制品、胶体、甘露醇等需求。在血管条件上,24 G留置针直径细小,更适合血管弹性减退、血管壁增厚、硬度增加、血管管腔狭窄的患者。24 G留置针能有效延长置管时间,尽管24 G留置针的内径和长度均小于22 G。在相同的封管条件下2组患者发生套管堵塞和套管脱出的例数并无显著性差异。影响老年患者静脉留置时间的主要因素是静脉炎的发生,而选择24 G留置针能有效延长留置时间。
图源:图虫创意
不同型号留置针对增强CT的影响
2016版《CT检查技术专家共识》提出,影像增强检查应根据检查部位、注射压力及血管选择匹配的留置针型号,是降低对比剂外渗发生的关键。目前常用的外周静脉留置针型号有1624 G。注射流速<2 mL/s,建议选择24 G;注射流速2.03.0 mL/s,建议选择22 G;注射流速>3 mL/s,建议选择18~20 G。冯冬梅等认为可选择18-20 G留置针。宁永玉表明型号越小压力越大,病人的胀痛感越明显。所以,在CT增强中,如果使用的造影剂浓度高、注射速度快,应选择管径大的留置针。张弛等研究中,18 G、20 G、22 G留置针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在流率相同的条件下,管径越细对血壁的压强也就越大,容易发生对比剂渗漏。使用18 G留置针能明显降低渗漏的发生。
常规输液中不同型号留置针患者感受
留置针的直径小,穿刺时痛感较轻,留置期间血管的异物不适感也较轻,患者易于接受,体现了护理操作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24 G留置针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同时也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
不同型号留置针输注营养液、脂肪乳、氨基酸
根据美国BD公司产品说明,22 G留置针滴速900 ml/h,24 G留置针滴速800 ml/h。从滴速来看,两种型号的留置针均适用于输入营养液、脂肪乳、氨基酸、能量合剂及缩血管药物、甘露醇等,但在非抗休克的常规输液治疗中,尽量选用细短的24 G静脉留置针。同时要以不影响药液滴速为前提,尽量选用留置针细、短的型号。王显柏研究结果表明:输注20%甘露醇时,采用24 G留置针在留置时间及静脉炎发生率方面均优于22 G留置针,提示护理人员输注20%甘露醇时应尽可能选择24 G留置针。
图源:图虫创意
两种型号静脉留置针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急危重症患者大多病情危急,病情变化快,诊疗护理技术操作多,部分患者不能配合诊疗护理活动,甚至出现躁动。22 G静脉留置针由于其进针长度较长,能减少急危重症患者留置针的针头脱出率和液体渗漏率,避免反复穿刺,故22 G静脉留置针适用于急危重症患者。24 G静脉留置针则适用于一般清醒能配合、病情相对稳定、诊疗护理操作相对较少的患者。
两种型号留置针应用于新生儿比较
26 G留置针的截面较小,可减少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从而保护血管,适当延长留时间,减少患儿穿刺次数及护士的工作量。在满足输液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最短、最细型号留置针,26 G留置针明显优于24 G留置针。因此,在满足治疗方案的前提下,选择管径最小,长度最短的留置针值得提倡。
两种型号静脉留置针在患者颈外静脉置管中的应用
有研究表明,经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时,22 G静脉留置针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24 G静脉留置针。认为可能原因是颈外静脉位置穿刺时,不如四肢浅静脉明显,在进针穿刺探查时,22 G留置针长度比24 G长6 mm,该长度可保证在血管上的探查。另外,日常活动时常需要颈部参与,24 G留置针短小,容易脱出,而22 G留置针因其长度关系不易脱出。
患者输血时的留置针型号选择
曾经有一篇名为《用24 g留置针输血,错了么》的文章里,作者提出24 G可能导致输血时堵管。但部分网友指出:文中案例发生堵管不一定是内径少导致的。24 G输血在临床中也是常有的事,但没有发生堵管现象,毕竟部分患者的血管条件并不好,盲目追求大号留置针,可能导致穿刺失败,或输血过程中渗液的发生。@易安:一般都用22 G,没有22 G就用24 G,也滴得很快,不存在24 G不行的说法。@申先生:儿童血液肿瘤科全部是24 G留置针输血。@张明凤:此文只是个例,24 G走得很好,可以加大样本。美国INS2016年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指出:在输血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和输血需求选择合适的血液通路装置,基于静脉大小和患者偏好使用20-24 G;快速输血时选择大尺寸管的导管(14 G-18 G)。从标准来看,选择24 G并未违反原则。
总结
在非抗休克、危重患者常规输液治疗中,尽量选用细短的24 G静脉留置针。同时要以不影响药液滴速为前提,尽量选用留置针细、短的型号。除此之外,选择细、短留置针,可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且促进患者舒适,减轻患者痛苦,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这样,我们不仅可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最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