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牡丹芳》:一首被低估的诗作
白居易《牡丹芳》:一首被低估的诗作
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以其《长恨歌》与《琵琶行》闻名于世。然而,在他的众多诗作中,还有一首描绘牡丹之美的《牡丹芳》,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才华。
电影《妖猫传》剧照,黄轩饰演白居易
在诗人白居易的笔下,融各种艺术手法于一炉,表现之细腻、想象之丰富、夸张之大胆,使这首著名的乐府诗犹如一幅国画,工笔之处细腻,写意之处驰骋,把牡丹的丰姿神韵尽行托出,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这是《牡丹芳》的开始几句,由于全诗太长,在这里就不全部引用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找来细细品味与欣赏。
青年画家李秀芳作品《牡丹芳》
青年画家李秀芳作品《牡丹》
诗中,白居易首先以艳丽的文采描绘了牡丹的风姿神韵,就连神仙所种的临风玉树和王母娘娘的桃花都在其面前显得黯然失色,要知道,王母娘娘的桃树可是能结出“吃了能成仙”的蟠桃啊。更不用说那些石竹、金钱花、芙蓉、芍药等寻常的花草,相比之下更显得平平无奇;然后笔锋一转,继而引出王公卿士赏花的狂热场面:王公卿相、公主贵妇,个个穿着漂亮,乘坐舒适的车马倾家出动去赏花。牡丹的花期不长,花开花落仅仅二十来天,可满城看花的人,就像发狂了似的。
随后,诗人指出夏、商、周三代以来,浮华胜过了质朴,人心重华不重实的流弊由来已久,提出了“同似吾君忧稼穑”的主张,希望卿士们冷却一下爱花的心情,要像天子一样关心农业生产,关心百姓的疾苦。
整首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有表面的平铺直叙,更有内在的隐喻暗讽;有浓烈夸张的细节描写,也有虚无缥缈的天马行空……
可以说,《牡丹芳》的艺术成就,绝不亚于《长恨歌》与《琵琶行》,完全值得大家细细的品读与欣赏。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