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桂枝:通心阳 行经络 平冲和营 振奋肝阳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桂枝:通心阳 行经络 平冲和营 振奋肝阳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24A05FUX00

桂枝是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本文详细介绍了桂枝的功效和临床应用,包括和营解肌、温通心阳、通阳除痹、化气利水、下气降逆、温经行瘀和温补中土等。文章引用了大量经典医籍和临床案例,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和营解肌

桂枝辛温甘润,具有解肌和营之功,能“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桂枝治疗外感病,可用于风寒表实,配伍于麻黄汤中;也可用于中风表虚,与芍药等组为桂枝汤,还可用于虚人外感证,如《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伤寒六书》之再造散等。

温通心阳

桂枝为仲景温通心阳的主要药物,前人称桂枝:“温心阳,如离照当空,则阴霾全消,而天日复明”。仲景温补心阳的基本组合是桂枝甘草汤,治心下悸,欲得按而叉手自冒心者。在此基础上,还有桂甘龙牡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等。而对于心动悸脉结代者,多用炙甘草汤,以桂枝与人参、阿胶、麦冬、生地等同用,治心脏阴阳两虚者。上述方剂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使用,常有桴鼓之效。

通阳除痹

桂枝温经散寒,“通经络而开痹涩”,与祛风湿药配伍,可助祛风寒止痹痛之功。又因其长于“行上部肩臂,能领药至痛处”,故更适用于上肢痹痛者。治风邪偏重者,常与羌活、独活、麻黄、防风、片姜黄同用;治寒邪偏重者,可与乌头、附子、麻黄、细辛等同用;治湿邪偏重者,常与苍术、苡仁、萆薢等同用。

化气利水

水气病,亦为临床上的常见病,而水气为病的根本在于阳气虚,仲景有一类方剂以桂枝、茯苓为主药,就是针对水气病而设,后世称为“苓桂剂群”,最具代表性的方剂有五苓散、苓桂术甘汤、苓桂姜甘汤、苓桂枣甘汤、苓桂薏甘汤等。

下气降逆

桂枝的另一个重要功效是平冲降逆,主要体现在治疗奔豚证上。仲景治疗欲作奔豚者用苓桂枣甘汤,治疗奔豚发作则用桂枝加桂汤,均有桂枝且为主要药物。对于奔豚病的现代疾病属性,中医界并无统一的认识,据笔者经验,似与惊恐发作综合症、症状性癲痫、癫痫小发作等相类。

温经行瘀

桂枝善入血分,为温通经脉之要药,与诸活血药相伍,可增强通脉行血之力,故为经脉受寒之四肢厥逆、月经失调、痛经、癥瘕、产后腹痛的常用药。如治疗脉细厥寒之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苵萸生姜汤,常用于治疗冻疮、雷诺氏综合症、妇女痛经、宫寒不孕等。

温补中土

桂枝温中补土,代表性的方剂是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以及桂枝人参汤,意在建中土以固四旁,方中桂枝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另一个代表方是苓桂术甘汤,温脾阳以运水,可用于脾胃中土不足,水湿内停之痰饮、眩晕。另外,小青龙汤、桂苓五味甘草汤等,方中桂枝也有类似作用。

桂枝内服入汤剂10~20克。桂枝辛温助热,容易伤阴动血,故凡温热外感、阴虚火旺,血热旺行等证均当禁用;桂枝通血脉,易动血,故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桂枝无毒,但用量过大容易出现头晕目胀、眼目干涩、口渴、尿少及尿道灼热等症状,故不可用量过大及长时间服用。

明代以前所用桂枝,系以桂树较粗的枝皮入药,其枝条直茎应在5厘米以上,相当于现在的官桂药材,故其去皮乃是去官桂之粗皮。现在的桂枝与明以前的桂枝药材不同,功效也有差异,故在用桂枝时要根据不同情况区别选用。用于通阳、利水、下气、补中者,以官桂为宜,而解表和营者、行瘀者,则以桂枝为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