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子刊:中晚期早产儿(32-36周)9岁时神经发育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JAMA子刊:中晚期早产儿(32-36周)9岁时神经发育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晚期早产(32-36周)婴儿占早产总数的85%,虽然传统观点认为这类早产对神经发育影响较小,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这些婴儿在认知、语言和运动发育方面可能存在延迟。一项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上的最新研究,对中晚期早产儿与足月儿在9岁时的神经发育状况进行了详细比较,揭示了中晚期早产儿在多个领域存在持续性的发育问题。
研究设计与方法
这项前瞻性纵向队列研究纳入了2009年12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妇女医院出生的中晚期早产儿(32-36周)及足月或接近足月(≥37周)婴儿。研究排除了患有先天异常或影响发育的遗传综合征的儿童。所有参与者在9岁时接受了为期两天的详细评估(2019年6月至2024年2月)。
主要结局指标包括:
- 认知能力(使用Wechsler儿童智力量表第五版评估)
- 学术表现
- 运动功能(使用MABC-2量表评估)
- 行为(使用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评估)
- 社会交往能力(使用Social Communication Questionnaire评估)
研究采用多重回归模型调整多胞胎及社会经济风险等混杂因素,并通过多重插补法处理缺失数据。此外,通过单变量回归分析探讨了中晚期早产儿中早期风险因素(如母胎激素使用、孕周、两岁时发育状况)与9岁发育结局的关系。
研究结果
研究共招募了402名儿童,其中中晚期早产儿组159人(占79.1%,男孩占45.3%),足月组137人(占68.2%,男孩占54.7%)。研究发现:
认知能力方面:中晚期早产儿的平均全量表智商(FSIQ)得分为105.2(SD=13.6),显著低于足月组的110.1(SD=13.0),调整后均值差为-4.4分(95% CI: -7.7至-1.0)。在语言理解、视空间能力和工作记忆等认知领域,中晚期早产儿的表现均较差。
学术表现方面:中晚期早产儿的伪词解码得分(平均值103.0, SD=11.3)低于足月组(107.3, SD=10.5),数学得分(96.6, SD=14.7)也显著低于足月组(101.5, SD=14.5)。
行为问题:31.7%的中晚期早产儿(50/158)被报告有行为困难,高于足月组的21.5%(29/135),调整后风险比为1.57(95% CI: 1.06-2.33)。
运动功能:虽然两组儿童的手部精细运动得分相近(中晚期早产儿组均值8.4, 足月组均值9.1),但中晚期早产儿在手部灵活性子量表上的得分更低。
早期风险因素:两岁时有发育迟缓的中晚期早产儿在9岁时多个领域的神经发育结果均较差,而母胎激素的使用与行为问题和运动功能受损相关。
中晚期早产儿童与足月或接近足月儿童9岁神经发育结果评分比较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中晚期早产儿童在认知、学术表现及行为方面的发育问题持续至学龄期。特别是两岁时存在发育迟缓的儿童在9岁时的发育结果更差,提示两岁时的发育评估对早期识别高风险儿童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中晚期早产儿童数量庞大,建议实施早期筛查和个性化干预,以改善其长期发育结果。
这项研究为临床医生和家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有助于及早发现和干预中晚期早产儿的神经发育问题,从而改善其长期预后。
原始出处:
Neurodevelopment at Age 9 Years Among Children Born at 32 to 36 Weeks’ Gestation. JAMA Netw Open. 2024;7(11):e2445629.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4.45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