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制药第五批集采11个产品中选,最高降幅约98%
齐鲁制药第五批集采11个产品中选,最高降幅约98%
6月23日,新一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在上海开标,这也是第五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根据此前公布的文件,此次集采共涉及58个品种137个品规,是品种数量最多的一次。
参与第五批集采竞标的药企代表拿着入场券
从2018年的“4+7”带量采购开始,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已经完成四批,总部位于山东济南的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齐鲁制药”)一直参与其中,因为中标数量和降价幅度,被业内称为“集采大户”。
6月23日下午,记者从齐鲁制药获悉,此次其参与集采的品种13个,其中11个产品中选,包括奥沙利铂注射液、多西他赛注射液、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头孢他啶、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沙格列汀片、利伐沙班片、注射用头孢唑林钠。至此,齐鲁制药已累计中选国采34个产品。
最高降幅约98%
此次齐鲁制药中标产品的降幅,齐鲁制药表示,11个中选产品最高降幅约98%。据Insight数据库此前消息,治疗成人静脉血栓药物利伐沙班(10mg)大降98%,抗肿瘤药物多西他赛降价94%。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集采品种清单有29个品种为注射剂,占总品种的50%。而从齐鲁制药中选结果看,11个中选品种有8个是注射剂。
在此次集采开标前,齐鲁制药方面表示,经过前几次的集采实战,理性看待集采政策,对集采程序和规则更加熟悉,对集采制度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也更有信心,对中选品种进行科学规划生产和供应。
降价幅度也是过去每批集采的最受外界关注的消息,从过去来看,最高降幅可能达到90%以上。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主要针对竞品较多的仿制药,通过以量换价,挤出药价水分,降低药品价格,惠及更多患者。但外界也有观点认为,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恶意降价。
6月15日公布的《医疗保障法》征求意见稿就提出,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或者以欺诈、串通投标、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方式竞标,中标的,中标无效,处中标项目金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
对于集采降价如何平衡价格与品种,齐鲁制药表示,系统分析招标规则、梳理产品结构,降价是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集采政策,同时也保留了合理利润。
齐鲁制药表示,一方面发挥全产业链协同及规模化效益,联动上下游供应商,实现源头降本;打造高端智能制造中心,实现生产效率的快速改进提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坚持仿制药和创新药并重。做好仿制药,解决用药可及性问题的同时,也致力于科技创新,每年研发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10%,以解决临床未满足的治疗需求。
如何更好落地?
今年两会期间,医保谈判药物进医院难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实际上,集采中标药物进入医院也并不总是那么顺利。目前,集采药物进医院的主要问题是,公众对通过药物一致性评价的药物认知不足,对疗效和安全性存在疑问。
对于集采中标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国家医保局6月9日曾召开相关研究成果发布会表示,在临床真实诊疗环境中,评价了选自第一批集采的14个品种的中选仿制药与原研药相比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14个中选仿制药与原研药在临床疗效和使用上等效,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用药患者样本量超过11万例,时间跨度达两年。
“权威数据已经证实,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物与原研药相比,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上具有一致性,是医生和患者都可以放心选择和使用的。”齐鲁制药表示,接下来,政府、学会、协会等可通力合作,进一步提高药物一致性评价的认知。随着集采等政策的推进,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物会更多、更快地走向临床,有效地治疗相关疾病,也能收获越来越多的认可。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