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红色古镇的琴韵新篇
黄桥:红色古镇的琴韵新篇
黄桥,这座千年古镇,以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现代发展成就,成为了江苏省的一颗明珠。从红色革命历史到传统文化传承,从现代化建设到特色产业崛起,黄桥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乡镇发展的生动篇章。
方志江苏.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宣传江苏省情地情,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发生在江苏的中国故事。
今天
“江苏方志”
《”江苏省情影像志·乡土江苏》
重点介绍了
我市的红色古镇——
黄 桥
江苏省情影像志
为进一步丰富地方志记录历史的形态,更好地传承文脉,留住乡愁,讲好江苏故事,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联合各市、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依托镇、村地方志书,实施《江苏省情系列影像志》制作计划。第一批推出60集乡土江苏系列,围绕历史文化名镇(村)、经济强镇(村)、红色名镇(村)和生态名镇(村)四个主题,通过拍摄镇、村影像,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和招商引资,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历史文化、地情文化的需求。
黄桥:红色古镇,琴韵新城
黄桥,一座钟灵毓秀的千年古镇,西汉初年,吴王刘濞在海陵设仓储盐,这里因仓得名永丰里,取永远丰足之意。北宋熙宁年间建镇。元末明初,建西门石桥时,先民感念泰兴黄县令廉明贤德,取名黄公桥。此后更名黄桥,沿用至今。
黄桥农村俯瞰
据《明史•地理志》记载,这里是“五县通衢”的交通要冲。自清以来,有粮、油、茶、盐、木、漆等36个行业。《泰兴县志》记载,黄桥为江北“一大区会”。二十世纪之交,这里成为苏中农产品外销江南的集散中心。
黄桥古貌图
如今,黄桥镇总面积176平方千米,总人口23万人,是苏中、苏北规模最大的城镇之一,是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镇、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镇、江苏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泰州市区域发展“重点小城市”。
黄桥镇全貌
以“红”为魂
一首关于桶炉烧饼的歌曲,一场鏖战正酣的激战,让黄桥名震大江南北。1940年秋天,全镇所有磨坊、烧饼店日以继夜,赶制烧饼,支援前线。当时,准备征招三千支前民工,却有七千人踊跃报名。激战三天,新四军以少胜多,捷报频传。黄桥战役纪念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黄桥战役纪念馆
以“景”为承
粉墙黛瓦,巷道阡陌。黄桥镇东、西、南三片传统风貌古街区,总面积达23万平方米。现存珠巷、米巷、罗家巷、盐局巷等街巷24条,明清建筑两千余间。明清民居建筑群被列为江苏省级文保单位。境内有福慧寺等3座古寺庙;何氏宗祠等7座宗祠;文明桥等两座古桥。至今,保存有大量唐、宋、明、清时期石刻、木匾。
古街巷
以“文”为脉
黄桥自古人文荟萃。顾昕事母至孝被写入《宋史》,明成祖朱棣为昭彰孝行赋诗二首并作序。明清两朝,“江左甲族”何氏一门出了“四进士、十举人、三十贡生、三百秀才”,“羊毛御史”“吏瘦民肥”“头顶何字值千金”传为佳话。辛亥元老、民国中将朱履先,中国现代地质之父丁文江,著名物理学家、文化部副部长丁西林,中科院院士王德宝等等,都是现当代黄桥镇的乡贤俊彦。
何氏宗祠
以“绿”为美
2022年,黄桥镇创成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6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庄台6个,创成省级绿美村庄1个、泰州市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
祁巷村小南湖生态园旅游区现代特色文化旅游点基本形成,万亩农业采摘科技园与果园场连成一片打造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区。“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苏省主场活动”由祁巷村承办,这是该活动首次将省级主场设在苏中地区。
祁巷村
以“琴”为韵
黄桥是名副其实的“琴韵新城”。这里是全球最大的提琴生产制造基地,年产提琴70万把,占全国总产量的70%,在全球小提琴版图三分天下有其一,被誉为中国提琴产业之都、东方“克雷莫纳”。
音乐生态湖小提琴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