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混值不值得买,就看发动机功率大不大?
插混值不值得买,就看发动机功率大不大?
在选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插混)时,大多数消费者最关注的往往是油耗表现。然而,发动机功率的大小对插混车型的影响远不止于此。本文将从技术层面深入解析发动机功率对插混车型性能、油耗和续航里程的具体影响,帮助消费者在选购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以如今最为主流的P13混动为例,这套混动系统包含了一颗混动专用发动机、一颗发电机、一颗驱动电机,以及一块电池。而在它们之中,发动机参与的工作是最多的:
- 串联模式:在电池剩余电量不多的时候,发动机会把做功产生的机械能传递给发电机,然后发电机再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给电池充电。
- 并联模式:在驱动电机动力不足的时候,发动机会把做功产生的机械能传递给前轴,配合驱动电机给到车轮额外的动力,提升性能表现。
- 直驱模式:在高速定速巡航的时候,因为驱动电机的电耗太大,发动机会彻底取代驱动电机,单独给车轮提供动力,兼顾高车速和低油耗。
如果发动机的功率较低,就会影响到整车的油耗、性能和续航里程:
- 串联模式:发动机+发电机的发电量,就会远低于驱动电机的耗电量,那么电池电量就会消耗得更快,很容易把车开进亏电状态。此外,电机其实是分“额定功率”和“最大功率”的,而发电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输出的都是“额定功率”,数值一般是“最大功率”的1/3左右。还有一点,电机本身也是存在90-95%的转化效率的,如果发动机的功率不高,那么经过层层削减,最后给到电池的充电功率就非常少了。
- 并联模式:发动机没法同时给电池充电和给车轮输出足够的动力,那么油耗就会更高,并且充电功率和驱动功率也会受影响。另外,很多混动系统使用的都是磷酸铁锂电池,而它有一个缺点就是电量没法直接测量,只能通过算法估算,然后靠周期性的慢充校准。如果电池长时间没有校准,那么电量的估算就可能会出错,进而就会出现“仪表台显示还有电量,但车辆失去动力”的情况,其实就是电池没电了。还有一点,咱们知道电机的输出功率和电池的剩余电量是有直接关系的。电池电量越低,发动机就得承担更多的动力输出。如果没有多挡变速箱协调扭矩,整个模式下的动力响应就会非常迟滞缓慢,油耗也会因为发动机负荷提升而增加。直驱模式下也是同理。
- 直驱模式:如果车辆想要长时间保持需要的巡航车速,就需要发动机有更高的动力储备来实现,不然也需要牺牲更多油耗。而在此基础上,由于主流的混动构型使用的都是“单速变速箱”,这又会导致发动机没法灵活地应对各种工况,进而兼顾动力和油耗。
所以你看,虽然你对动力没什么要求,但混动对发动机功率的要求始终是“多多益善”的,只要发动机功率够高,混动在面对各种驾驶模式时也更淡定从容。不过想理解到这一层并不简单,大家还是更喜欢直接从“油耗”这个数值上获得爽点,于是我们看到,不少新车的混动发动机排量越来越小,热效率越来越高。
这类混动车型的油耗数值虽然很亮眼,但却是经过层层精密计算,以及架空测试得出的理论最高值,对消费者肯定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但不会太高。另外,发动机功率越小,就需要电驱和电池更多地介入驱动,但有些插混车型为了降低成本,连带着驱动电机的功率和电池容量也降低了。
所以很多车企又陆续研发了一些新的插混构型,比如有增加了多挡变速箱的,就是为了能够灵活调整发动机工况,努力兼顾动力和油耗。还有的则是换装大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这类发动机不仅功率更高,扭矩平台也非常宽泛,即使没有多挡变速箱,也能兼顾不错的动力和油耗水平。
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这类混动的账面油耗数据或许并不够极致,但对各种驾驶场景的兼容性都更高,总体看其实是更稳妥的选择。
但话说回来,搭载小功率发动机的插混也并不是毫无意义,如果你驾驶风格非常佛系,日常用车有且只有低速短途工况,并且有定期充电和保持健康电量的良好习惯,那么功率大小带来的影响确实会大大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