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管理,我们做对了吗?
血压管理,我们做对了吗?
高血压被称为“无形的杀手”,因为它虽然症状不明显,但会持续损害大脑、心脏和肾脏等重要器官。如果不加以控制,高血压会增加脑卒中、心肌梗死和肾动脉硬化等疾病的风险。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首位死亡原因,而血压管理是遏制其流行的核心策略之一。
什么时候开始管理血压最合适?
高血压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应该尽早介入管理。研究表明,40-47岁的人群是慢性病高发人群,他们面临着工作和生活压力大、生活方式不健康等问题,使得高血压风险骤然增加。此外,中国的高血压知晓率只有52%,有70%的青壮年人群还没有血压管理的意识。因此,专家建议30岁以上人群每月自测血压1-2次,称为“30岁以上知血压”行动。
我是高血压吗?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理想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一旦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为高血压。非同日3次超标就可确诊,同时需排除“白大衣高血压”或“隐蔽性高血压”。
为什么我是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是一种进化病,由于人类直立行走,心脏需要对抗地心引力,因此血压必须显著提高才能保证脑的供血和供氧。同时,高血压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超重、过量饮酒、缺乏运动、吸烟和长期精神紧张等都会导致血压升高。
如何管理血压?
高血压治疗的三原则是达标、平稳、综合管理。不论采用何种治疗,首要目标是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下;其次是平稳降压,血压不波动或波动小;再次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管理,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各种伴发疾病与并发疾病。
生活方式干预是管理血压的重要手段,具体措施包括:
- 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6g,增加钾盐摄入
- 控制体重:体重指数(BMI)<24kg/m2
- 增加运动:中等强度,每周4-7次,每次持续30-60min
- 彻底戒烟,避免吸烟
- 不饮或限制饮酒
-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若通过生活干预血压仍然控制不达标,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药物。药物治疗共五大类AABCD:ACEI、ARB、β受体阻滞剂、CCB和利尿剂。
参考文献:
《中国高血压蓝皮书》、《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