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两大经典火攻战例:楚昭王的火象阵与秦楚联军的雍澨之战
春秋时期两大经典火攻战例:楚昭王的火象阵与秦楚联军的雍澨之战
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个充满智慧与谋略的时代。在这一时期,火攻作为一种重要的战术手段,在多个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将为您介绍两个发生在公元前506年至公元前505年间的经典火攻案例,分别是楚昭王的火象阵和秦楚联军在雍澨的火攻战例。
吴、蔡、唐三国联军突袭楚国,攻占楚都,楚军的火象阵也挡不住吴军攻势
公元前506年11月,蔡国、吴国、唐国组成三国联军突袭楚国。蔡国是这场战役的发起人,吴国是这场战役的主力军和组织者,唐国是跟随者和带路党,因为蔡国和唐国长期遭受楚国官僚集团的盘剥,实在是吃不消了,才邀请吴国一起参战。
吴国联军采用大迂回穿插战术,深入楚国本土腹地,五战五捷,攻到了楚国都城郢都城下。郢都,现今湖北荆州江陵一带。
楚昭王眼看国都守不住了,决定弃都城而逃命。为了给自己争取逃命的时间,或者阻挡一下吴国联军凌厉的进攻态势,楚昭王下令将楚都城里的大象集合起来,组成大象的象阵,大象的正面面向吴国联军,在大象的身后绑上易燃的木材,然后点火,着了火的大象疯狂地冲向对面的吴军车阵,非常壮观的火象阵,火攻吴军战阵。
这些大象,应该是楚王宫豢养的宠物,而且数量不在少数,有可能是一大片的象园。当年中国的江淮流域一带,动物繁多而且环境土壤也适合繁衍生长,据说河南的简称豫,其象形意义就是人们牵着大象行走,先秦春秋中原地带上象群应该是非常庞大的存在。
后来田单的火牛阵击溃乐毅的燕国军队,估摸着采用这种战法的源头就是楚昭王的火象阵了。
由于火象阵的冲击,吴国联军进攻的态势被打乱了、耽搁了,楚昭王就借着难得的时机得以从容逃脱了。估摸着吴国联军的兵士被这带着熊熊大火火速移动着的庞然大物给吓到了,妥妥的一座火山扑面而来,得,不拼勇气了,惹不起那就躲一躲先。
楚昭王组织的这场火攻,算是精准打击,火攻的目标是敌方的人马,是《孙子兵法·火攻篇》中的:“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攻击纯粹的第一军事目标,敌方的兵士。
不知道楚昭是否闪过这般念头,自己放一把大火,烧了自家的郢都王宫,可能有,但是来不及实施了;最好是没有,因为吴国还只是东南一隅的蕞尔小国,不可能拿下整个楚国的,犯不着。
秦国增援楚国,秦楚联军反击吴国联军,楚军火烧滞留在雍澨一带的吴军
公元前506年11月,孙武、伍子胥率领的吴、蔡、唐三国联军突袭楚国,攻克了楚都郢都,不顾孙武、伍子胥等的反对,吴国军队官兵上下在楚都奸淫掳掠,激起楚国军民的激烈反击。
公元前505年6月,楚国的大夫申包胥从秦国搬来了救援的大军,秦国倾兵车五百乘增援楚国,秦楚联军开始了大反攻。
由于吴国军队上下滞留在楚都纵兵抢掠,错失了追击楚昭王的良机,也错失了撤军返回吴国的从容和有序。
七月,秦楚联军率先灭掉了唐国,唐国,核心区域位于湖北随州随县西北部的唐县镇一带,范围还包括襄阳的枣阳县部分东北部一带。唐国,这次是吴楚郢都之战的带路党。
九月,秦楚联军一路尾随吴军主力,追击到了雍澨(湖北荆门京山县石龙镇境内)一带,这就进入汉水流域了。此时是秋季,刮的是西北风,秦楚联军刚好处于吴军的上游上风口地带。于是楚军的楚国司马子期公子结,提议直接月采用火攻,烧他个吴蛮子,子期也是楚平王的儿子,是楚昭王的兄弟。心地善良的子西提出了疑虑,认为吴军的部队战船中还携带着楚国王族成员的尸骨,那会连同王族成员的尸骨都焚烧殆尽的,总是有些不妥,子西是楚平王的庶长子,是楚昭王和子期的庶长兄。
子期认为首先打败吴军才是硬道理,已经去世的王族成员的在天之灵如若有知,也会赞同的,到时一并祭祀,子期坚持采用火攻。
此时楚国的令尹子常囊瓦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司马子期可以算是最高军事长官了,于是司马子期的军令马上得以实施,楚国军队的兵士正对吴军怀有刻骨的仇恨,一把又一把的大火随着西北风扑向下游的吴国军队,愤怒的火焰瞬间吞噬了下游的吴军,火烧雍澨,吴军被烧得七零八落的,吴军的三路程主力,这一路被击溃了。
吴军的又一路主力,驻扎在汉水更上游的襄阳公壻之谿一带,被秦楚联军加上楚国沈尹戌的勤王部队联合打败,滞留在楚国境内的吴军主力基本上溃败了,楚军渐次将吴军残余部队赶出了楚国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