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紫新剧又爆了?先别急着吹
杨紫新剧又爆了?先别急着吹
要说最近热度最高的国产剧,当属《国色芳华》。继《亲爱的,热爱的》爆红后,杨紫、李现时隔五年二搭。双顶流,S级制作,网传投资3个亿,属实大手笔。剧集开播后,收视率更是一路飙升。剧中涉及的牡丹元素,还带动各地牡丹销量增长。
但同时,也带来了两极化的口碑。鉴于经商大女主题材,全女编剧配置。有人说,最新女强仙品终于出现了。也有人说,又一部顶着「正剧」旗号诈骗的低质古偶。剧情宛如AI制造,蹭女性话题热度也很刻意。好奇心上来了。来,又一部国产剧试毒工作开始。看看开年第一部爆剧,是真是假——
《国色芳华》
刚点开这部剧时,鱼叔观感并不差。故事背景设定在唐朝,相关服化道能看出来下了大功夫。人物妆容、服饰、料理、器具,都有典可依。像是婚礼、宴客这类大型活动,仪程和配置细节也都有模有样。构图光影质感在,钱花在哪挺明显的。夜戏则围绕烛光做照明设计,暧昧而静谧。既符合时代特点,也能突显一种高级感。让人想起全烛火打光的另一部剧《知否》,带着观众遥想古代的夜晚。
故事上,也融合当下议题,走的觉醒、出走、搞事业的大女主路线。开场,女主何惟芳(杨紫 饰)为求药医治病重的母亲,作为交换条件嫁入刘家。因商贾出身,位于士农工商末流,在家中受尽苛待。丈夫刘畅(魏哲鸣 饰)自视清高,又跟她人有私情。直接在大婚当晚羞辱何惟芳,并宣布这份婚姻有名无实。何惟芳倒是乐见丈夫不待见,本想就这么清净过一辈子算了。谁料,意外发现,自己全家被算计了。从刘家求来救母亲的药是假的,连从小陪伴的侍女也被刘家害死。至此,何惟芳不再忍受,决心和离。
作为一部大女主剧,情节上规避了一些经常被诟病的雷点。比如,何惟芳和离,是靠自己的筹划算计。揭发私情、借势加压、扮弱博同情、打舆论战,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计划。并未过度依赖男主拯救一切。虽然男主蒋长扬(李现 饰)有时也有参与帮忙。但,他的参与并不是何惟芳计划的关键,而且帮助还常常没用。最后还得靠女主自己拼。
还有,剧中的女性关系不再是大面积的互害。以往大女主剧,为突出女主魅力,常常让她被所有男人爱慕,所有女人嫉妒。雌竞下狠手,男主才能站出来主持公道。但在这部剧里,给予何惟芳帮助的,几乎都是女性角色。和离事败,何惟芳为了不牵连娘家,设计自己假死脱身。逃亡长安,去寻亡母留给她的芳园。
路上,没有台词一闪而过的女村户,给了她干净衣服。被骗入黑店,是善良的五娘助其博得一线出逃的生机。事后,愿意仗义出资帮女主救下五娘的,也是她结识的女店主。过程中,蒋长扬被设置为女性道义与情谊的见证者。即便在场,何惟芳的手也从未伸向他。
另外,剧中也有一些动人之处。何惟芳开启经商主线之前的遭遇简直非人。但被骗被打被杀,还险些遭强暴,她都没有动摇过活下去的信念。脆弱之际,满身伤痕躺在破旧土房中。抬眼看到母亲留下的那株随自己颠簸的牡丹,竟然奇迹般地开了花。病树前头万木春,人与花的生机都再度复苏。既然如此,那这部爆剧算是名副其实了?抱歉,并不是。差是不差,但也够不上多好。少许亮点,大半平庸。套路多多,内核陈旧。
首先,所谓的经商大女主设定,却在搞事业方面很空洞。起初,前面的宅斗戏就有些降智。只是体现了女主的主体性,却没体现女主的聪慧。后来的经商戏码也很单薄,过于顺遂。拥有主角光环的何惟芳经常carry全场,无论遇到何种商业困境,都能迎刃而解。这使得整个经商线缺乏应有的跌宕起伏与深度挖掘。
其次,女主的形象设定过于「正确」。这也是许多国产大女主剧的通病所在。整部剧一直在各种突显何惟芳的坚韧、聪慧和强大的求生欲等特质。似在为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树立了一个女性榜样。
但,真实的人物往往是复杂多面的。过于理想单一的形象塑造,也使得女主缺乏深度和立体感。主角很少犯错,很少面临真正的困境,便限制了剧情的发展空间,人性张力和戏剧冲突都显得比较弱。而为了弥补这种冲突,也为了体现女主坚韧不屈的精神,故事中又堆砌了太多受难情节。眼泪左眼流完右眼流,这集哭完下集继续哭。密度太大,观感易疲惫,受难反而显得工具化,还由此受到了「虐女」争议。
前两年的《梦华录》,也遇到相似的问题。过度强调「双洁」的角色设定,试图打造一个毫无瑕疵的女性形象。但最终也因此翻了车。
好的创作,比起观念的「正确」,更重要的是内容本身的完整和自洽。就像《甄嬛传》中,单拎出来看,一心想着男人的「恋爱脑」,后宫争宠的「雌竞」,都是槽点。但在封建秩序以及人物塑造的逻辑中,又是合情合理的。女主甄嬛的形象,同样是在不断成长和变化的。有善良的一面,也有在后宫斗争中逐渐变得狠厉的一面。这种复杂性使得角色更加丰满和真实。相比之下,《国色芳华》里的何惟芳缺少这样的多面和变化。
最后,本剧由于事业线力度不足,最终落点还是变成了谈恋爱。当然,谈恋爱也不是不能谈。还是要看事业线与爱情线的刻画与结合,是否能深入人心。鱼叔看了19集,觉得不能。
本剧的感情线,依然有着无数已经用烂了的套路。蒋长扬投资何惟芳做生意,事业每进一步,二人每多一分相处。住隔壁的债主与打工人很难不开始互相了解、理解、动心。
蒋长扬外冷内热,面上风流不羁,贪财逐利。实则母亲早亡,有严重的原生家庭创伤。这不是巧了吗,何惟芳同病相怜又添理解。
很快,全世界都会出来助攻他们谈恋爱。你看,不论古今,男女主角要住宿永远只会剩下一间房。
套路之外,也没啥活人感。复制粘贴般的内娱爱情戏,更需要演员在人物呈现上刻画精确且有差异感。一段成功的爱情戏,能让观众爱上男主角,也爱上女主角,才能信服并祝福他们的关系。就像同样是大女主经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里,周莹与吴聘的爱情就让人印象深刻,观众非常清楚他们为何彼此相爱。
周莹的爱情线与事业线也缠绕又独立,甚至互相成就。相比之下,《国色芳华》里事业线稍显工具,感情戏也只套路,不动人。此外,蒋长扬的魅力,也不足以说服观众这段爱情的必要。实不相瞒,男主角出场很久了我都还以为他演的是个宦官。因为台词过于悠扬婉转,风流不羁的表现就得是拉长了音调说话吗?
整体看来,这「爆剧」对观众来说,多一部无关痛痒,少一部也没啥影响。鱼叔发现,现在的古装剧确实变了。进阶了,到了「又新又旧」的阶段。一边在剧情里塞进不少时下的热点话题,看似立意更加进步。一边故事模式与内核来来回回都是这些,还越拍越僵硬。就像《国色芳华》里,其实有不少涉及当下女性议题的剧情,内容上都挺与时俱进。但可惜,给这样的女主角配置的依然是套路化的浪漫爱恋情。
或许是因为,固定套路可以留住固定观众群。但新的时代观念,却没有形成新的创作方法论。反而让不同的套路之间互相打架,加剧剧集内核的割裂。就像杨紫另一部剧《长相思》。主角小夭给人「又清醒又迷茫,又坚强又脆弱,又强大又懦弱」的感觉。一个创伤性女主角的复健成长史,被偏题拍成了一女四男的择婿文学。故事重点来回挪移,主题四分五裂。
这部剧播出前期,官方宣传、粉丝安利都是拿着「古装正剧」说事。鱼叔明白,人人都嫌「古偶」的标签掉价。想要升咖「古装正剧」以显格调。但从最终效果来看,这离所谓的古装正剧还有不小的距离。原因便在于,投资上去了,服化道上去了,议题也紧跟时代了,但故事创作依然停留在古偶思维。古偶思维,就是要简单直观。直观的美,直观的正,直观的成功。所以,主角要完美,善恶要分明,事业线要顺遂,恋爱线要套路。
当然,鱼叔并不是对古偶有偏见。只是因为剧方和粉丝都在替这部剧摆脱「古偶」标签,才这么顺着说。其实,真要把这部剧放在所谓「古偶」的类型里,反而是出挑的。但若是把它当成一个「古装言情剧」「古装大女主剧」「古装经商剧」…却反而远远不够格。更重要的一点是。故事的创作原理,永远不会因为「正剧」或「古偶」的一个标签就能区别对待。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