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东汉时期为何出现“四世三公”大家族现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东汉时期为何出现“四世三公”大家族现象?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IVOMB7Q805564W6T.html

东汉时期,"三公"这一官职虽然听起来令人印象深刻,但实际上权力已经大大削弱。在这样的背景下,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这两个家族却能够连续四代担任"三公",创造了"四世三公"的传奇。这种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密码?

东汉的 "三公 "并不十分珍贵,"四三公 "更是凤毛麟角,汉代四百年间仅有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在列。

你说的 "三人四代 "是什么意思?

第四代 "是指连续四代。

所谓 "三公",即中尉、丞相、御史大夫(西汉时为丞相和御史大夫)三位最高官员,其中中尉主管军事,丞相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

有时也包括 "太傅 "的尊位,称为 "四公",但太傅不是永久性的,通常是自由的,所以通常不提 "三公"。""四公"。

不算西汉弘农杨氏的延续,杨氏还有三公,即司马迁的女婿、曾任御史大夫的杨传,故有 "五代三公 "之称。

仅从连续四代来看,袁氏略胜一筹,四代中出了五位三公,杨氏四代中出了四位三公。

关于《哈扎德公爵》第四部和第三部的趣事

① 弘农杨氏

大圣 "杨修是 "元始天尊",杨家 "四世三公 "分别是杨修的高祖杨震、曾祖杨秉、祖父杨赐和父亲杨彪。

弘农杨氏的祖先是杨喜氏的后裔,在楚汉战争中,项羽与其他四人被斩首,杨喜氏成为赤泉侯。

据民间传说,杨家的兴起要归功于杨震的父亲杨宝。有一次,杨宝救了一只被猛禽追赶的黄鸟。后来,黄鸟托梦给杨宝:"我是王母娘娘的使者,为了感谢你的救命之恩,我将送你四枚白环,让你一家四代同堂。

这个故事就是成语 "结草衔环 "中的 "环"。

杨家四代清正,杨震被宦官和亲戚害死。史书记载,杨震出殡那天,天空飞下一只大鸟,低头啼哭,泪如雨下。

遗憾的是,杨家的强风一代不如杨震的火爆性感一代;杨冰挺身而出,舍生取义的少了;杨志或许也有直斥的嫌疑,但也有几分委曲求全;杨彪学会了妥协。

②Runan Yuan Clan

汝南袁氏子弟最为我们所熟知,应视为灭东汉的袁绍。以袁绍为 "坐标原点",袁氏家族的 "四世三公 "分别是袁安,袁安的祖先袁创、袁唐、袁丰、袁隗,袁绍的叔父袁丰、袁隗。

袁家四代,除了袁安之外,其他三代其实都没有什么建树,说他们平庸也有些夸张。

然而,袁隗没能躲过灾难,被袁绍和袁术杀死,袁绍和袁术组织关东联军与董卓作战,最后被董卓杀死。

三宫钉

历史上最出色的 "三公 "属于一位名叫胡广的官员,他在六朝时期曾三次担任中尉,两次担任司徒,一次担任司空,后病死于符体。

为什么东汉会出现四世三公这样一个强大的家族?

从东汉到唐朝的 900 年间,是历史上权贵家族云集的政治时期,这些家族中不乏高官,但在我看来,只有两个家族连续四代担任宰相一职,没有任何其他家族可以与之相比。

更令人惊讶的是,杨氏和袁氏是同一时期的家族,而且两家还有姻亲关系(杨修的母亲来自袁家)。为什么只有东汉时期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I.三名公务员的更换非常频繁,留任机会大大增加

正如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三公 "听起来令人印象深刻,但在东汉时期,黄金含量急剧下降,变得一文不值。

原来,光武帝刘秀在建立东汉帝国后,为防止皇权从属于外朝,建立了以尚书台为中心的王朝架构,并将 "三公 "逐出朝廷。

换句话说,三公虽然地位很高,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实权,仅限于高官的地位。换句话说,三公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他们只是一个设计精美的花瓶。

这意味着三位主要官员更换频繁,而皇帝则将荣誉职位赏赐给他的大臣们。

让我们来看看 195 年间东汉三公总数的一系列数据:79 位中尉(平均每届 2.47 年)、73 位大使(平均每届 2.67 年)和 82 位司空(平均每届 2.38 年)。

东汉初年,三监的服役时间其实较长。特别是到了汉桓帝、汉灵帝时期,三监的交换更加频繁,三监成为价值连城的商品,"交换率 "自然更高。

例如,汉灵帝时期,中尉 23 人(平均每届 0.91 年),卿 13 人(平均每届 1.62 年),司空 18 人(平均每届 1.17 年)。

在这种模式中,个人的未来完全取决于家庭的利益,这也是强大家庭出现的社会基础。

III.通过家族研究形成学术贵族和政治垄断

秦朝以前,宗法制度主要是士大夫的游戏,普通百姓没有社会资源,对社会事件的影响力也很小。

然而,随着西汉中后期儒学的兴起和科举制度的发展,学术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出现了垄断男学、家学等学科的倾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