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款SGLT2抑制剂有效性与安全性大比拼
3款SGLT2抑制剂有效性与安全性大比拼
SGLT2抑制剂是一类新型的降糖药物,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来降低血糖水平。本文综述了三款已上市的SGLT2抑制剂(Canagliflozin、Dapagliflozin、Empagliflozin)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特征、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为糖尿病患者和医疗从业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一、作用机制
SGLT2,全称钠-葡萄糖同向转运体2,是分布于近端肾小管的一种蛋白转运体,肾小管管腔内大部分滤过后葡萄糖的重吸收均由此蛋白完成。以Canagliflozin为代表的SGLT2抑制剂(下文简称SGLT2-i)类降糖药则可通过抑制SGLT2,进而降低滤过后葡萄糖的重吸收水平,下调葡萄糖的肾阈值。并由此升高尿液中葡萄糖的排泄量。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
二、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
(一)已上市SGLT2抑制剂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比较(表2)
三、临床有效性
(一)试验设计与患者基线特征
Storgaard H对已上市的SGLT2-i类药物的临床试验进行了综述与META分析,纳入其META分析的随机对照临床(RCTs)试验概况与受试者基线特征如表3所示。
(二)临床有效性总结
- 降低HbA1c的效果
RCTs中,SGLT2-i降HbA1c效果的META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安慰剂对照试验中(34项RCTs,共9,154名受试者),与安慰剂相比,SGLT2-i能显著降低HbA1c,其中Canagliflozin的效果最佳。
如上表所示,以口服降糖药(OAD)为对照的12项RCTs中,SGLT2-i的降HbA1c效果显著优于OAD(-0.20%,95%CI:-0.28%0.13%),具体的,SGLT2-i的降HbA1c效果虽然与二甲双胍相比无差异(-0.05%,95%CI:-0.21%0.12%),但却显著优于SU(-0.15%,95%CI:-0.21%-0.08%))与DPP4-i(-0.25%,95%CI:-0.36%-0.14%)。
- 其他有效性终点
(1)降低FPG的效果
RCTs试验中,SGLT2-i降FPG效果的META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如上表所示,与安慰剂相比,SGLT2-i均可显著降低T2DM患者的FPG,Canagliflozin降FPG效果最佳。虽然SGLT2-i降低FPG的效果与MET、SU相比无差异,但却优于DPP4-i。
(2)减轻体重的效果
RCTs中,SGLT2-i减体重效果的META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与安慰剂对照相比,SGLT2-i均可显著减轻T2DM患者的体重,其中Canagliflozin的减重效果最明显。而SGLT2-i的减重效果均显著优于OAD类药物。
(3)降血压的效果
RCTs中,SGLT2-i血压效果的META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如上表所示,与安慰剂及OAD相比,SGLT2-i能显著降低T2MD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其中Canagliflozin降低收缩压的效果最明显,而各SGLT2-i降低舒张压的效果无显著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RCTs中各SGLT2-i对血压、心率、血脂参数等多种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都有显著改善,但目前仅有Empagliflozin(商品名Jardiance)获得FDA批准用于降低并发有心血管疾病的T2DM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
(三)临床安全性总结
- 严重不良反应
临床试验中仅报导了少量的严重不良反应,而且SGLT2-i与安慰剂或OAD相比均无差异(vs安慰剂,RR=0.99,95%CI:0.871.12,34项RCTs,10,703名受试者;vsOAD,RR=1.02,95%CI:0.781.34,12项RCTs,6,750名受试者)。SGLT2-i组与安慰剂组分别有5名与6名受试者发生严重的低血糖反应(RR=0.75,95%CI:0.23~2.43,N=5,077)
比较SGLT2-i与SU的临床试验中,SGLT2-i与SU组内分别有0与3名患者出现严重的低血压事件(R=0.13,95%CI:0.020.73,N=814)。未有酮症酸中毒的报导。SGLT2-i组与安慰剂组内癌症的发病率分别为32/3,201与29/3,223(RR=1.04,95%CI:0.61.83,19项RCTs),其中乳癌的发病率分别为6/2,767与2/2,767。活性对照试验中,Canagliflozin与西格列汀组内分别有7名与3名患者被确诊为膀胱癌或乳癌以外的其他癌症(RR=2.41,95%:0.69~8.37,2项RCTs),Canagliflozin组内1名患者发生乳癌,但无人发生膀胱癌。
SGLT2-i组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56/5,438,而安慰剂组与OAD组内的发生率为45/5,263(SGLT2-ivs安慰剂,RR=1.23,95%CI:0.861.81;SGLT2-ivsOAD,RR=0.78,95%CI=0.272.32)
- 非严重性的不良反应
RCTs中,各种感染的发病风险情况如下表8所示。
临床试验中,轻至中度低血糖事件的发病风险如下表所示
此外,SGLT2-i组内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RR=1.45,95CI:1.271.66)与脱落率(RR=1.28,95%CI:1.281.51)亦高于安慰剂组
四、总结
SGLT2-i类降糖药是继DPP4-i之后又一类新型口服降糖药,目前已有三个药物的单复方在国外上市。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与安慰剂相比,SGLT2-i在显著改善T2DM血糖相关参数的同时,还能减轻患者体重、改善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因子。与DPP4-i相比,虽然本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SGLT4-i对血糖参数的改善效果优于DPP4-i,但目前仅有Canagliflozin的这一优势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统计学检验结果的支持。Meta分析结果显示,Canagliflozin对HbA1c、FPG、体重、血压等参数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其他两种SGLT2-i,但仍然缺乏直接比较的数据支持,同时Canagliflozin感染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病率也高于其他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