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责任构成要件有哪些
民事责任构成要件有哪些
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理解法律责任制度的重要基础。本文将从一般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和特殊民事责任构成要件两个方面,详细阐述民事责任的构成要素、条件与要求,以及民事责任的免除情形。
民事责任构成要件有哪些
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损害是指因一定的行为或事件使民事主体的权利遭受某种不利的影响。权利主体只有在受损害的情况下才能够请求法律上的救济。
行为的违法性:指对法律禁止性或命令性规定的违反。除了法律有特别规定之外,行为人只应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为构成民事责任要件的因果关系指行为人的行为及其物件与损害事实之间所存在的前因后果的必然联系。
行为人的过错:行为人的过错是行为人在实施违法行为时所具备的心理状态,是构成民事责任的主观要件。
民事责任的条件与要求
自然人或法人因违反法律或合同规定的民事义务,从而侵害了他人的财产或人身权利时,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因而导致承担的民事责任有:
- 违约责任:即不履行、不适当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中规定的义务的民事责任。
- 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 不履行法定义务(如扶养)的民事责任。
在刑事诉讼中如果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则犯罪人除服刑外,还要承担民事责任。
承担民事责任一般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 要有民事违法行为的存在。
- 违法行为人要有过错,包括故意与过失。
但是,随着工业交通事业中具有高度危险性技术的使用日益增多,经济交往的情况日益复杂,工业污染日益普遍,公害日益严重,为了维护受害人的利益,立法原则上相应地提出了无过错责任原则,在英美法中也称作结果责任原则,即只要有损害结果,就要负民事责任。
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这一规定的实施在交通事故等民事案件中占有重要地位。
民事责任的免除情形
民事责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免除:
不可抗力:即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地震、水灾、战祸等。
正当防卫:即为了保护国家、集体、他人或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违法行为的侵害,对侵害人进行必要限度的反击行为。
紧急避险:即在发生了某种紧急危险时,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害和人身伤害而不得不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造成一定的损害。
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
民事责任是对违反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或法人提出的必须履行其民事义务的行为要求,具有国家强制性。在中国,公民和法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有:
- 停止侵害
- 排除妨碍
- 消除危险
- 返还财产
- 恢复原状
- 修理、重作、更换
- 赔偿损失
- 支付违约金
-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 赔礼道歉
从上文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四个具体的构成要件内容,只有在同时满足这四方面要件的情况下,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