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州市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全景图谱
2024年广州市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全景图谱
广州作为珠三角的核心城市,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辐射效应,正在构建一个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广州市的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包括产业体系、空间布局、重点产业分布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内容。
广州市产业体系
广州致力于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构建起“新兴产业+特色产业+未来产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创新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2035年,广州将持续增加创新投入,加强数字化改造,以科技赋能支柱产业。重点发展海工装备、新型储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应用数智技术和绿色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数智赋能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广州“千年商都”的优势地位,以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主线,整合各类资源,增强对时尚、消费类传统优势产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培育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瞄准未来科技产业发展方向,抢先培育量子、生命科学、深海、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建立产学研协同体系,部署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共性技术攻关,依托大科学装置和科研院所集中布局未来产业研发区,支撑本土产业链群抢占国际市场价值链顶端。
广州市总体空间布局
广州城市空间框架从云山珠水迈向多中心、跨越式发展,多中心发展格局逐步成型。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以东进南拓谋篇江海,坚持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紧凑布局、融湾发展,优化形成“一带一轴、三核四极”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镇空间结构。
图片来源:《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广州市重点产业布局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体系:稳步发展三大新兴支柱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加快发展五大新兴优势产业(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轨道交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与精细化工、数字创意),有效提升产业活力。
产业空间布局:构建“一核、两带、三城、多节点”的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新格局,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图片来源:广州市商务局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产业规划:着力实施“强芯”“亮屏”“融网”工程,构建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超高清视频及新型显示“设备制造—内容创作—应用服务”全产业链集群,着力打造“显示之都”“软件名城”“5G高地”。
空间布局:重点平台包括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湾区半导体产业园、中新广州知识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增城新型显示价值创新园、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等。
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
产业规划:实施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战略,着力构建“研发设计—关键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测试评价—共享出行”全产业链集群,争创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开展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试点,打造全国领先的智能汽车平台和生态圈。
空间布局:构建“432”产业发展格局,围绕整车制造,优化布局产业链和创新链,着力打造“432”空间发展新格局。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
产业规划:推动医学、医药、医疗“三医融合”,提升“研发—临床—中试—制造”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壮大生物药、现代中药、化学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高端康养等产业集群。
空间布局:构建“一核两极多园区”产业空间布局,推动生物医药企业集聚发展。
智能装备与机器人
产业规划:加快突破自动控制系统、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和集成应用技术,开拓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场景应用,着力构建“关键基础零部件—整机及成套装备—系统集成应用—公共支撑服务”产业链集群。
空间布局:重点平台包括黄埔智能装备价值创新园、南沙庆盛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大岗先进制造业基地等。
轨道交通
产业规划:着力构建“投资—规划设计—装备制造—建设施工—运营与增值服务”全产业链集群,力争建设轨道交通创新平台,建设广州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打造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和世界级轨道交通品牌。
空间布局:重点平台包括广州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番禺轨道交通装备修造基地、白云新城轨道交通总部基地等。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
发展规划:以氢能、综合能源、智能电网等为重点,着力构建新能源利用、能源新业态等产业链集群,协同推进循环经济等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建设低碳城市,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空间格局:重点平台包括南沙东方重机核电装备制造基地、黄埔氢能产业创新核心区、南沙氢能产业枢纽等。
新材料与精细化工
发展规划:推动先进基础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和前沿新材料研发应用,优化提升特色精细化工材料,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和绿色石化产业集群。
空间布局:重点平台包括华南新材料创新园、中国新材料CID(中央创新区)等。
数字创意产业
发展规划: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着力推进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深度应用,构建游戏、电竞、动漫、网络、影音等产业生态圈。
空间布局:重点平台包括广州国际媒体港、天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广州设计之都等。
低空经济
产业发展现状:广州在低空经济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包括广汽GOVE首飞、小鹏汇天eVTOL航空器飞行、亿航智能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获得全球首张适航证等。
空间布局:低空经济产业园主要有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花都低空经济产业园、三凤临空产业园等,主要分布在白云区、花都区、增城区。
未来产业
根据《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广州正在实施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聚焦于量子科技、区块链、太赫兹、天然气水合物和纳米科技等未来前沿产业。规划包括建设量子科技孵化平台和研究院,推动量子互联网和通信产业园发展,重点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加速太赫兹技术商业化;同时稳步推进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并积极促进纳米科技产业的发展。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广州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推动南沙开发开放取得新突破,争取南沙总体发展规划早日获批,加快三大先行启动区建设,推进万顷沙南部片区开发建设。
做强大湾区“一点两地”核心引擎,加快建设海龙围广佛高质量发展科创区、大学城大湾区创新创业集聚区等重大合作平台。
推动重大平台提质增效,高水平建设东部中心,加快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建设,谋划建设保税物流中心、东部中心产业合作园、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园等平台载体。
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出台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人力资源、跨境租赁等专业服务业。
打造更高水平的数字广州,推进网络强市建设,加快5G基站、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打造国际金融枢纽,着力建设金融强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建设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加快建设海洋强市,推进深海科技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
着力扩内需稳外需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深入开展“攻城拔寨”行动,挂图作战推进844个市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年度投资3800亿元以上。
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促进城市商圈建设提档升级,做优做强天河路—珠江新城、广州塔—琶洲、长隆—万博商圈。
推进外贸强市建设,提升广交会辐射面和影响力,打造贸易投资双平台。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市区贯通、部门联动、点线面结合”,强化“一把手”带头招商,形成全市大招商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