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你好!中国|山西人竟然“吃土”?“土味面食”土炒琪!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你好!中国|山西人竟然“吃土”?“土味面食”土炒琪!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89NL2GD0553SEAB.html

山西人竟然真的“吃土”?!吃土也能吃出新境界,山西非遗美食土炒琪,带你看看山西人的“吃土智慧”。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山西大面积的黄土,对当地人而言可不是摆设,而是可以利用的宝藏。

依托家乡的地理环境特色,山西人发明了一种“吃土美食”,土炒琪。

不要误会,土炒琪的原材料并不是黄土,而是面粉。山西人首先会用常规的办法把面粉和成面团,切成小块,大小尽量均匀。

接下来,黄土就派上用场了。

山西人可不是随随便便什么黄土都会用,他们首先会进行筛选,只把黄土高原最细腻的高岭土收集起来。

当地人说,这种土的名字叫观音土,吃了会得到观音菩萨的庇护,健康长寿,生活顺遂。

也有一些地方的民众会专门选择土的颜色,只用颜色相对较浅的白色沙土。

把土收集起来之后,可以往里面放入早就已经准备好的小面块,混合观音土一起翻炒,直到黄土能够把食物的外表完全包裹起来为止。

经过这样的加工,面块的口感会变得更加酥脆。有山西网友说:“你们可别小瞧了这种土炒琪,在我们山西,这玩意儿就是本地薯片。平时看个电影看个书,没事儿来两块,嘴巴里嚼着可舒服。”

在山西人的心里,吃土不是地方落后的象征,而是他们本土文化自信的象征。

一位本地IP的网友与大家分享了山西的习俗:“我们本地人去外地工作或者学习,总之需要长时间生活的时候,都会把土炒琪带在身上。如果不适应新环境,一块土炒琪赛过灵药。”

不开玩笑,山西人可以忘记携带很多东西,唯独忘不掉带上土炒琪。

以前山西人进行地域迁徙时,经常会在其他地方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如果他们带着本地的黄土,只需要取出一点,混在水里喝下去,不舒服的症状很快就能缓解。

土炒琪就是直接吃土的进化版本,也是山西人的一种文化符号。

现在的土炒琪已经成为了山西的省级非遗美食,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除了去网红地打卡之外,一定会尝尝特色土炒琪。

除了可以缓解水土不服的症状,土炒琪还能健脾养胃,这主要是观音土带来的奇效。

健脾养胃的原理,很多山西人其实搞不明白,但他们从小就会被父母长辈灌输这样一种观念,也被带着吃土炒琪。长大之后,他们又会把同样的观念灌输给孩子。

土炒琪的吃土传奇,就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据本地人所说,现在的山西,已经把土炒琪制作的产业链融入到了文旅新经济的产业体系当中。在很多著名的旅游城市,游客们都能看到本地人现场制作和销售土炒琪。

一方特色培育一方文化,土炒琪承载的“山西土文化”,近几年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这里所说的“土”,绝对不是贬义词。相反,它是在夸赞山西人因地制宜,把土给用到了极致。

他们会利用观音土来制作土炒琪,会用粘性极强的黄土来修建建筑物,会把坚硬的土块变成艺术创作的原材料。

吃土玩土,新时代也有新体验。

山西土炒琪的走红,本质上来说,是地方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的成功案例。巧妙利用在地资源,推动产业链的延长,这是新时代文旅经济给市场主体提出的要求。

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各大省市其实也有很多。

比如云南的鲜花饼和烤虫子文化,川渝地区的火锅文化,东北的铁锅炖文化,以及被无数网友吐槽的浙江美食荒漠文化。

能够挖掘特色与亮点,形成一个地区别具一格的标签,恰恰是高质量经济的典型特征之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