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唐朝君主专制制度变迁:从盛世到衰落的历史启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唐朝君主专制制度变迁:从盛世到衰落的历史启示

引用
1
来源
1.
https://k.sina.cn/article_7295511715_1b2d8aca302001bxlg.html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其君主专制制度经历了从建立到衰落的完整历程。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唐朝政治制度的演变,包括儒家思想的民本主义理论、三省六部制度的完善、宰相专权的利弊、藩镇割据的影响以及宦官专权的危害。

唐朝在隋朝短暂三十八年的统一之后,发生农民起义,诸侯争霸,在探索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统治的实践中,暴法苛政,繁重徭役,超出国家的经济负担和人民的承受能力,百姓被迫反抗斗争,以唐国公李渊为代表的贵族势力乘势而起,夺取政权,建立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总结和反思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和经验。其后世走向了政治畸形发展。

一、贯彻儒家思想的民本主义理论

唐太宗治国理政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贞观政要》著作,成为后世帝王朝臣和儒生士人学习的经典。其中核心理念就是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倡导水亦载舟,亦以覆舟,君为舟,民为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尊孔敬儒,贯彻儒家思想的执政理念。

在武则天、唐玄宗时期都以此为指导,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文化大发展,创造了贞观之治、永惠中兴、开元盛世等辉煌太平盛世,也成为大唐盛世的标志。

二、确立君权的授权与制权政治框架和体制机制

总结历史上政治制度以及隋朝权力机构的经验和积累,完善三省六部制度,确立各机构的权限和职能,确定其授权和制权相结合,并建立新的机构,以提高行政效率。

中书省是政策制定机构,门下省是对政策进行检查监督封驳机构,尚书省及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是执行机构,确定决策、执行、监督的权力分割和制约关系。并建立政事堂协调三省之间的工作,减少彼此的摩擦增加配合,提高行政效率。

该机构设在门下省,后来转移到中书省,又称中书门下,各省长官为宰相,政事堂或中书门下官员也为宰相,奉为同平章事或同中书门下三品。

三、宰相的集权专权制度

中书令是政事堂或中书门下的总长官,是宰相中的宰相,成为统领行政工作的首领,在皇帝的制约下掌握军政大权,推动各项工作有序有效的进行。

尤其是到唐玄宗时期,中书令独揽大权,通过一定的任职期限,形成君权与相权的分工制约,极大的发挥其效能和作用,促进了政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了狄仁杰、张柬之、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著名的宰相,创造了永徽之治、武周中兴、开元盛世的辉煌。

而李林甫、杨国忠是宰相专权专断的表现,尤其是李林甫是唐朝第一奸相,是法家思想的忠实践行者,任职时间长到16年,在任期间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擅权乱政,敲诈勒索,破坏了儒家思想的民本理念,代之以暴法苛政,致使民怨沸腾,动摇了政治基础。

四、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打破了制衡关系

在唐玄宗时期改革兵制,由府兵制转变为募兵制,中央政府军费开支庞大,加之唐玄宗生活奢靡,消费巨大,赏赐无度。

准予地方节度使自行筹措经费,使其具有了军权和财权,中央政府过度依赖节度使戍边卫国,中央军力薄弱,李林甫启用少数民族担任节度使,使安禄山哥舒翰高仙芝等人拥有庞大的军事实力和权力,为安史之乱爆发埋下祸根。

五、宦官专权乱政

唐太宗时期的高力士备受庞幸权力扩大,通过他李林甫、安禄山?被提拔重用。肃宗时期的李辅国、鱼朝恩掌握军权、政权和人事任命权,后来的程远振、俱文珍、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权倾朝野,飞扬跋扈,为所欲为。

在思想上排斥儒家思想的治国理念,运用实物主义和狭隘的法家思想,乱权干政,祸国殃民。拥立九位皇帝,杀死宪宗、敬宗两位国君。朋党之争是宦官专权的另一种形式,一些朝臣被迫向宦官屈服献媚,获取额外利益,加剧了王朝的腐败衰落,最终导致唐朝灭亡。

图源网络,侵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