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城邦早期僭主政治: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
希腊城邦早期僭主政治: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
希腊城邦早期的僭主政治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它在推动工商业和小农经济发展、促进民主政治建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政体形式及其深远影响。
希腊各城邦在其形成过程中,充满了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各城邦在其形成之初,大都建立起氏族贵族的专政。一批氏族贵族世世代代处于大权独揽的地位。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贵族会议,其成员为终身制,国家的高级官职如执政官之类,也都由贵族充任;公民大会只限于形式上表决贵族会议的提案和从贵族中选举官员,无权议事。
在经济上,氏族贵族依仗权势,广占地产,并用高利贷剥削、奴役广大平民。在当时,农民、小手工业者及工商业奴隶主都属于平民阶层。氏族贵族的专横,严重侵害了平民的政治、经济利益,引发了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农民反对氏族贵族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小块份地,解除债务,免遭奴役;工商业奴隶主反对氏族贵族,主要是为了改变政治上的无权地位。于是,在工商业发达的城邦,工商业奴隶主往往联合农民和手工业者一起同氏族贵族进行斗争。
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成文法的颁布。成文法最早出现于公元前7世纪,初时在殖民地,后来在宗主国城邦。其中以卡隆达斯为西西里的卡塔尼亚制定的法典和扎琉科斯替意大利洛克里城编定的法典最为著名。这些法典虽不甚完备,内容也未免太过苛刻,但是,由于它是以整个国家利益和加强私有制为原则,代表大多数平民利益的,全体国民必须遵守的共同法则,所以成文法的颁行,动摇了氏族贵族的统治,引起了国家政体形式的变革。
在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过程中,许多城邦曾出现过"僭主政治"。僭主是通过政变夺取国家权力的独裁者,他们大多数出身贵族,在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双方势均力敌的形势下,乘机以暴力夺取政权。僭主一人大权独揽,地位颇似君主,但为争取平民的支持和巩固其统治,一般都执行打击氏族贵族,维护工商业奴隶主利益,改善下层平民经济状况的政策。因此,早期僭主政治在客观上推动了工商业和小农经济的发展,以及民主政治的建立。
僭主政治首先盛行于小亚细亚及其诸岛。公元前7世纪末,米利都的司拉西布卢斯,僭窃国政,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僭主之一。他对内实行寡头政治,对外长期抗击吕底亚王国的进犯,显示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另一个著名的僭主公元前6世纪萨摩斯岛的波利克拉特斯,在夺取政权后,与两个兄弟共同执政,不久便将他们除掉建立了独裁统治。波利特拉克斯属富裕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从自身利益出发,更是竭力推行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的政策。为了把更多的平民群众吸引到自己的周围,他在萨摩斯岛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建筑物,最有名的是雄伟壮丽的赫拉神庙和供全城用水的纵横交错的水道,这位僭主因此闻名全希腊,因他提倡文艺,还被艺术家和诗人誉为恩主。他组建了拥有百艘军舰的半商半海盗式的舰队,称雄于东爱琴海并敢于和波斯抗衡,从而提高了萨摩斯的政治地位。然而,波利克拉特斯的独裁统治并不长久,他后来被波斯人处死,尸体钉在十字架上。此后,萨摩斯日渐衰微,不久便落入波斯手中。
与小亚细亚诸希腊城邦实行僭主的同时,希腊本土诸城邦如西库翁、麦加拉和科林斯等也先后建立了僭主政治,其中库普塞罗斯(约公元前655~前625年)及其子皮利安德(约公元前625~前585年)的僭主统治,曾使科林斯成为当时希腊世界的强国之一。库普塞罗斯在篡夺政权之后,严厉打击昔日的氏族贵族,将他们驱逐出国门,把贵族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使小农经济得以发展。他的儿子皮利安德,是希腊七贤之一,继位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拓新殖民地,实行有利于商人和手工业者的政策,改革货币制度,发展造船业,开凿运河,修筑道路,奖励科学艺术等等。在皮利安德时代,科林斯的经济达到空前繁荣,国际声望也大大提高,皮利安德与雅典有权势的贵族,米利都僭主司拉西布卢斯,甚至埃及的法老都维持着友好的和亲戚的关系。他作为一名伟大的政治家而留名史册。然而,在皮利安德死后,随着工商业奴隶主阶级力量的强大,政权很快转到他们手中,建立起共和国的统治,从而结束了科林斯的僭主政治。此外,受希腊本土的影响,在希腊殖民地也曾出现过僭主统治。
早期僭主政治,虽有过光辉灿烂的时刻,但只是昙花一现,旋即为民主政治或贵族政治所取代。究其原因,僭主政治主要是反对氏族贵族的统治,一旦氏族贵族的统治被击溃,僭主政治便不再符合平民的利益了,结果,僭主失去了自己的社会支柱,只能为另一种在更大程度上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政治形式所代替。这样,在一些工商业发达的城邦,便出现了工商业奴隶主的民主政治,一些以经营农业为主的城邦,大都建立起奴隶制的贵族寡头政治。僭主政治作为希腊许多城邦都曾存在的政体,其历史作用不可忽视。它摧毁了氏族制度及其旧有的社会习俗和宗教崇拜势力,为希腊奴隶制国家的确立扫清了道路,它所推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平民的改革措施,基本上保持下来,并在新的形势下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