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诗中觅童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诗中觅童趣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597262

在古诗的世界里,儿童的身影总是那么鲜活可爱。他们时而天真无邪,充满童稚;时而活泼好动,快乐游戏;时而调皮捣蛋,惹人嗔骂;时而乖巧可人,惹人怜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古诗,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童趣。

唐代诗人崔道融的《溪居即事》一诗,就展示了这样一位儿童的可爱形象:“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篱外不知谁家一条无人乘坐的小船,因为忘了系缆绳,被风吹进了钓鱼湾。正在水边玩耍的孩童,以为有客人来了,便急急忙忙 回家去向大人报信,慌乱中打开柴门却又把门关上了。字句中,孩童高兴、慌张的心理活动由一系列动作体现出来,流利自然,栩栩如生。

唐代诗人胡令能在《小儿垂钓》一诗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儿童是好奇的,产生了好奇后就会专心致志地了解和学习,诗中的儿童对垂钓非常感兴趣,于是亲身实践,学习垂钓,恰逢路过的客人问路,儿童怕说话惊吓了鱼儿,急忙向路人摇了摇手,示意他不要说话,专注于垂钓。由此可见,对儿童们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南宋诗人杨万里在诗中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追逐嬉闹的天真儿童形象。春末夏初,蝴蝶开始漫天飞舞,孩子们追逐这些蝴蝶,然而蝴蝶很是敏捷,扑棱一下子钻入黄花丛中不见了踪影。儿童逐蝶或许是夏日里最为美丽的一道风景了。与此同时,诗人在《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一诗中,写道:“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一个“捉”字,把孩童好动的形象刻画得出神入化,可以想象得出孩童在飘飞的柳絮中,是如何欢快地追跑、嬉闹的。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白居易和范成大这两句诗分别将儿童的顽皮描绘得活灵活现且淋漓尽致,可不是吗?中午时刻,稚气未脱的娃娃趁着大人熟睡,便偷偷撑着小船划至水塘中,采下几枝白莲后又悄悄地划回去了。想想也是,春夏之际,满地繁花野草生机勃勃,面对这一景致,童心当然难以抗拒,孩子们折花拔草,或追逐打闹,或编制手工,盎然之童趣尽显,一旁的老人们也不会责怪他们,反而会感到开心,这也就是所谓的天伦之乐了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这首脍炙人口的趣诗寥寥几笔却生动形象,是啊,孩童们一天天长大,变得越来越懂事了,大儿子帮忙照顾农活,二儿子也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小儿子虽然贪玩淘气,却也能帮忙剥些莲蓬,耳闻目睹这么几个可爱懂事的孩子,家里还有什么比这般更快乐的呢?不言而喻,辛弃疾的温馨之家是十分令人向往羡慕的。

清代诗人袁枚的《所见》一诗,把一位小牧童意欲捕知了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骑着黄牛的小牧童,乐悠悠地唱着歌,听见树上有蝉鸣,突然立住,停止歌唱,两眼在树梢中来回搜寻,只想逮住它。这首诗,把小牧童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站 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热爱自然、机智灵活、纯洁可爱的孩童形象。

每每吟诵这些妙趣横生的诗作,眼前仿佛浮现出一个个稚气未脱、天真烂漫的垂髫孩童,他们穿越时空来到眼前,尽显盎然童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