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出版专硕考情分析:335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441出版专业基础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专硕考情分析:335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441出版专业基础
一、专业基本情况介绍
01 专业介绍
学校:上海理工大学
学院: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055300出版(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01(全日制)出版经营管理 02(全日制)数字编辑 03(全日制)数字营销
【注】:最终的研究方向将在拟录取后,导师双选环节确定导师,导师的研究方向就是你的研究方向。
02 初试科目
055300出版(专业学位)
初试科目:政治、英二、335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441出版专业基础
初试参考书目:有关专业学位教指委编制考试大纲(或考试指导性意见)
03 复试科目
复试科目:综合面试、笔试
复试专业笔试科目: 数字出版基础或 数字传播基础 二选一
参考书目:
数字出版基础:
(1) 《出版专业实务(初级)》(2020年版),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武汉:崇文书局,2020年
(2) 《数字出版基础》(2020年版),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2020年
数字传播基础:
(1) 《数字媒介传播概论》(数字媒体系列教材),刘静,陈红艳编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2)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7年
04 录取要求
录取原则:
录取成绩=(初试成绩÷5)×55%+复试成绩×45%
复试成绩满分100分。采取现场复试的,笔试成绩为40分,面试为60分。
【注】:复试成绩低于60分(不含60分)均确定为复试不合格且不予录取。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四六级要求:
同等学力人员/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须通过英语四级(CET-4)。
普通考生无四六级要求。
二、上理报考优劣势分析
总的来说,上理的地缘优势、专业实力、学科背景、招生透明等各方面的条件对于普通本科生来说真是已经性价比很高了。
三、2021-2024报考数据分析
很多报考上理的同学都担心一个问题,专业课和公共课是否压分?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上理不压分!!
2024年一志愿考生信息汇总:
2023年一志愿考生信息汇总:
上理一向很保护一志愿,既不存在压分情况,更不存在故意刷一志愿,预留名额给调剂生的情况,如果一志愿不满的话(招生人数大于进复试人数),一般不轻易刷一志愿(除非表现太差了)。
2021-2024报录比:
四、学费&奖助学金
学费:学硕每年8000;专硕每年15000;住宿费550-1200。学制:学硕、专硕一般为3年制。奖学金:
上岸当年的奖助学金是100%覆盖到所有上岸的人员的,排名在前20%的学生可以拿到5000奖学金和6000助学金,在20%之后的学生拿到3000奖学金和6000助学金。所以,研一奖学金是100%发放!!
研二会再次进行奖学金评比,一等是12000奖学金和6000助学金、二等是8000奖学金和6000助学金、三等是4000奖学金和6000助学金。研二奖学金占比90%,只有10%没有奖学金,所以大家可以加油!基本上不混日子都可以拿到奖学金的!
国家奖学金为20000元。
读研培养方案:
上理硕士研究生一般修够30学分就满足要求了,具体上什么课程,每个专业不一样,每个人也略有区别。一般研究生开学之前,会有选课环节,到时候根据导师意见和自己个人偏好选课。
五、初试经验贴
个人情况:
本人湖北双非一本工科二战跨考上理出版专业。一战也是考上理总分380,政治53差1分进面试!!(一定要好好学政治英语,决定了你是否过国家线)
选择上理出版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地理位置。在上海上学可以有很多实习机会和学术资源。二是专业实力。上理出版专业全国排名靠前,且今年设立了出版学院,这意味着学校对出版专业的重视,以及有更多的师资力量和学术资源。三是自身条件。我本身跨专业,对于自己能力各方面评估,我想稳一点上岸,所以选择了上理。
初试成绩:总分400+,英语二76,政治70 专业课总分:260+
01 专业课
参考书目:《出版专业基础》初级、《出版专业实务》初级、《数字出版基础》
考试题型:
335: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文言文翻译题、论述题、作文题
441:填空题、简答题、应用文写作、论述题
因为我是跨专业,所以一战时开始的比较早。两门专业课的参考书目不是分开的,所以以下我所说的参考书目包括以上三本。
3-6月,通读参考书目,理解并梳理知识点框架。
7-8月,7月梳理了整个框架,结合真题,了解了上理出题的重点题型与重要知识点。(上理考研之家的专业课资料可以参考真题)。暑假期间,买了上理考研之家的资料,结合书本,8月开始一轮背诵。同时开始学习应用文写作,进行应用文写作练习。
9-10月,9月底背完第一轮(因为第一遍背书比较慢,后面会背的越来越快)。10月背了第二轮。同时9月开始热点学习与背诵,每周写一年的真题,练习题有资格考试题、其他学校同种类型的练习题。我大概每周写一篇论文,到十月底大概写了6篇。
11月每天早上下午背书,晚上学习热点+应用文练习,继续练习论文。
11月底-12月考前,每周集中一个时间,用三个小时的时间写一张模拟卷,查缺补漏。同时接着背书。
一直到考前,我大概背了8遍书,写了不少于10篇的论文练习(所有的模拟练习都是手写),模拟了4次。
二战时,因为我专业课已经非常了解上理的重点,并且因为前一年的学习,我对于参考书目已经非常了解。我是从23年7月开始背书,同样利用上理考研之家的资料,直接轮着背诵,一直到考前我背诵了不少于十遍。然后9月开始论文练习、重点题型(翻译题、简答题、名词解释等)练习。二战时对于论文写作已经很流畅,所以重点放在素材的积累和观点的优化上。
因为这两年上理专业课题型不断变化,所以我后面又加强了其他题型的练习,尽量对所有的题型都有了解。
总之,专业课的学习,只有不断背诵与重复,才能将知识点吃透,才能在考场上不会畏惧题型的变化以及不熟悉知识点的出现。
同时,考研的学习要注重时间的安排,高效学习,将每一天要做的事情安排好,才能更好的利用时间。
02 政治
由于我一战时在政治上栽了跟头,所以二战时更重视政治的基础知识的学习。
我后来想了一下一战时政治失利的原因,应该有以下几点:一是没有重视选择题的学习,我当时买了肖老师的练习题和腿姐的练习题,虽然都写了,但是两本练习册都只是刷完了,而没有学精。二是主观题只背没有读题。我当时背的是腿姐的,虽然都背了,但是在答题的排版和运用上,有点不是很重视,所以上考场之后,我的主观题就只是背的素材的堆砌,在答案的排列与组合非常的不好。
二战时,七月开始重新学习政治。
7-8月用肖秀荣的基础书,跟随着徐涛的精讲课开始学习。同时开始写肖秀荣的1000题,每章学完,再开始写这一章的练习题。
9-10月继续写练习题,在背诵手册出来之前,一直利用小程序继续刷1000题。因为今年多加了新思想的板块,我买了肖秀荣的背诵手册,同时利用b站上的带背,再巩固知识点。同时每天利用半个小时的时间背诵马原的主观题(由于我去年背的腿姐的,熟悉一些,所以仍然背的腿姐的主观题部分)。
11月肖八出来之后就直接开始写肖八的客观题部分,一周写两套,写完整理错误的地方以及相关的知识点。同时继续背马原主观题部分。空闲的时间也利用小程序反复刷选择题。11月底腿姐的背诵材料出来之后,就直接看腿姐的冲刺班热点讲解,然后开始背主观题。
12月肖四出来之后,两天写一套,然后根据腿姐的背诵材料默写肖四中主观题部分。肖四肖八客观题B站都有讲解,根据讲解补充相关知识点。一直到考前,就一直背诵主观题部分然后利用小程序反复刷客观题。
03 英语
因为我本人英语基础较好,一战时11月还去过了6级。所以我的经验只适合英语语法基础较好的同学。我没有进行语法系统学习,所有的学习材料就只有单词书、真题等。
单词: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单词一直每天都在背,我是把一个单词反复写五六遍然后进行下一个单词再背,第二天再昨天的单词,如果不认识,再反复写。背完一轮,接着从头背。就这样一直背到10月左右。后期时间紧张了,我会找单词表重点背诵,每天背100-150个。
阅读:前期3-6月我每天除了背单词,还会跟着外刊精读博主每天读一篇外刊。然后一个星期写1-2篇阅读,然后进行精读。
7-11月开始,就每天一篇阅读,然后精读。
11月底开始利用真题模拟,3个小时写完整个卷子。我到考前模拟了四套卷子。
真题阅读的篇数有限,我算好了我每个月甚至每周要做的阅读篇数。一战时,后面英语二的阅读不够做,我还买了英语一的题来练手,总之7月之后,每天都要背单词和做阅读,保持自己的语感。
完形填空分值不大,我就做了真题,在9月之后,每周做1-2篇完形。
新题型与翻译:新题型与翻译对于我来说难度不高,所以我没有看课,后期10月份左右加上真题练习,每周在写阅读的同时加上一篇翻译或新题型,然后把英语一中的新题型的相同题型加上。
作文:一战时开始的比较早,7月开始的,跟的周思成的作文课。9月开始每周写1-2篇作文,然后与同学之间互相批改。二战也是直接用的一战时的模板,9月开始练习真题,并且进行修改,然后背诵模板。
以上是我两年来的经验,感谢能看到这里的同学。考研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宝贵的经历,我以前是个很浮躁的人,经历了二战,我沉淀了不少。
每个人的经验不一样,于你而言,只能作为参考。重要的是,你可以沉下去,学习好专业知识,感受知识点之中的真谛;做好时间安排,劳逸结合,带着松弛感去学习;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希望你学习的同时,也要好好生活。
考研的时候听到一句话:“煎和熬都是变美味的方式,加油也是。”希望你享受考研过程中,享受醍醐灌顶的感受,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到达梦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