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视角下的特发性震颤:病因、辨证与调护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视角下的特发性震颤:病因、辨证与调护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O6HOLV90553S5WC.html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通常从手部开始,逐渐波及头部、声音和下肢。中医虽然没有“特发性震颤”这一病名,但根据其症状,可将其归为“颤证”、“颤振”、“震颤”等范畴。

中医对特发性震颤的认识

中医认为,特发性震颤的发病与肝、肾、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尤其是肝风内动、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等病理机制。

  1. 肝风内动:
  • 肝主筋,肝风内动时,筋脉失养,导致肢体震颤。
  • 常伴有头晕、头痛、烦躁易怒等症状。
  1. 肝肾阴虚:
  • 肝肾阴虚导致精血不足,筋脉失养,引发震颤。
  • 常伴有腰膝酸软、耳鸣、失眠等症状。
  1. 气血不足:
  • 气血亏虚,筋脉失于濡养,导致震颤。
  • 常伴有乏力、气短、面色苍白等症状。
  1. 痰湿阻络:
  • 痰湿内生,阻滞经络,导致肢体震颤。
  • 常伴有胸闷、痰多、肢体沉重等症状。
  1. 情志调节:
  •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有助于缓解震颤症状。

预防与调护

  1.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
  1. 适度锻炼:
  • 适当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有助于调节气血,增强体质。
  1. 避免诱发因素:
  • 避免过度紧张、焦虑、饮酒等可能诱发震颤的因素。

总结

中医治疗特发性震颤强调整体调理,通过辨证论治,调节脏腑功能,改善症状。患者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注意日常调护,以达到最佳疗效。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