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下跌三年!这个一线城市,忍不住了!
房价下跌三年!这个一线城市,忍不住了!
香港楼市在经历三年连续下跌后,特区政府于2月26日宣布了一项重要楼市新政:将征收100港元印花税的物业价值上限由300万港元提高至400万港元,即日生效。这一政策调整释放出香港楼市调控的新信号。
大降税
香港,终于还是忍不住了。
2月26日,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布年度财政预算案,宣布一项楼市新政:
将征收100港元印花税的物业价值上限由300万港元提高至400万港元,即日生效。
在此之前,100港元的印花税上限是300万港元的物业。也即在调整之前,一套价值400万港元的住宅,需要缴纳的印花税按1.5%的税率计算,需要缴纳6万港元。
现在这个区间的物业,印花税直降至100港元,相当于减税了99.8%。
这一次调整之后,按照香港官方随即公布的税率表,不超过400万港元的物业,印花税100港元。401万元至432.378万港元物业,在缴纳100港元的基础上,超过400万的部分按照20%税率叠加征收。
432.378万港元至450万港元物业,按照总价1.5%的税率征收。450万港元以上物业,与现行政策一致。
这已经不是香港第一次降低印花税了。
在遭遇与内地房地产相同局面的背景下,这两年的香港楼市,也是忙于救市不断。不包含这一次,2023年至今就三次出台措施补救。
第一次是降首付,发生于2023年7月份。
在此之前,香港价值1000万港元以下的自用住房,按揭比率最高为60%,且按揭贷款额不得超过500万港元;1000万港元以上住房,按揭比率上限是50%。
现在调整为,1500万港元以下的住宅,可以贷款70%,也即首付比例从之前的50%降至30%。
此外,香港还对非住宅物业的首付进行了下调,非住宅物业的按揭成数上限由五成提升至六成。也即首付比例从50%降至40%。
第二次,是降印花税,延长贷款年限,发生于2023年10月。
在《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中,香港提出
1,特区政府会优化公营房屋系统建设。其中,香港房屋委员会将会放宽资助出售单位按揭贷款保证的安排,包括延长二手市场最长30年按揭贷款保证期至50年,让买家可获得年期更长的按揭贷款,有助单位流转。
2,将下调香港永久居民的新置业印花税,由15%降低至7.5%。
第三次,就是“撤辣”,直接取消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这可是香港执行了14年之久的措施,发生于2024年2月。
不断救市背后,是香港房价不断下跌。
香港楼市,屡救屡败
去年界面新闻对香港房价的报道是,“香港楼市‘撤辣’半年:楼价跌回八年前,内地买家较高峰期减少近七成”。
在这种局面下,香港于去年取消了执行14年之久的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
但效果维持时间很短。
根据中原地产楼宇买卖合约登记的统计分析,2024年4月(撤辣之后),香港整体住宅楼宇(包括一手房和二手房)买卖登记量为8551宗,较3月的3971宗大幅上涨约115%。
但在随后的五个月中,整体住宅楼宇的交易量持续下降,2024年9月的整体住宅楼宇买卖登记量为2848宗,较8月下跌了22.1%。2024年第三季度,香港整体住宅楼宇买卖登记量为10225宗,与上一季度相比下降了43.0%。
2024年11月整体住宅楼宇买卖登记量有所回升,录得6298宗,较10月上升34.1%。但在12月,该数据再度下跌34.9%,创下3个月内最低水平。
房价方面,根据中原地产披露的数据来看:
2022年见顶之后一路下跌,去年2月份撤辣之后,略微止跌了一下,4月份之后又开启了下跌模式。
中原买卖合同成交记录显示,从2024年初至12月,香港九龙、新界东、新界西的大型屋苑的成交价普遍下跌超6%,而港岛区的跌幅相对较小,为3.8%。
香港下跌的逻辑,和内地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在于,都是泡沫太大,经济增速转弱,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
不同之处在于,香港主要受累于美国加息。而内地,主要囿于供大于求的基本面、大环境转变、预期与信心缺失。
具体来看香港这一轮房价调整的逻辑,主要有二:
第一,上涨太久了,到了调整的节点。
香港房价持续上涨时间太久,过去五、六年都处于一个上升通道当中,累计上涨的幅度非常高。其房价绝对值位居全国第一。
香港房价高点时期,均价差不多是17万元人民币/平方米。香港的薪资虽然比内地高得多,但照样也顶不住这么高的房价。
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的2022年第三季《综合住户统计调查按季统计报告》显示:
香港2022年第三季就业人士(不包括外籍家庭佣工)每月入息中位数为20,000元,与第二季保持一致。
数据来源:香港政府统计处
平均薪酬2万元,要买均价十几万一平米的房子,简直是天荒夜谈。
所以,香港是一个极度折叠的城市。有钱人可以住动辄几千万、上亿的房子,底层居民只能蜗居在笼屋、太空舱、阳台屋、货柜屋,水管屋、劏房等各种各样奇葩房屋内。
而这是香港的供地结构导致的。香港的供地结构,和其货币自由流动的属性,决定了这座城市的房价,易涨难跌。
第二,多个利空叠加,扭转势头。
2022年受疫情影响叠加加息影响,香港遭遇了资金撤离、经济疲软、人口转向、利率狂飙,共同迫使香港房价大转向。
2022上半年,香港成为黑天鹅的漩涡。
受此影响,香港的经济当年上半年出现了负增长。2022上半年香港GDP同比下降2.6%,GDP折合1.12万亿人民币。
当年人口也减少了6.83万人。
香港统计处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底香港人口临时数字为7333200人,与2021年年底人口比较减少68300人,跌幅0.9%。2021年年底至去年年底,本港有32500人出生,62100人死亡,自然减少29500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更大的影响在于,香港的金融排名后退,被新加坡超越,退居到了全球第四位。新加坡成为了亚洲最大的金融中心。
屋漏偏逢连夜雨,美国在2022年开启加息浪潮。而港元与美元在联系汇率制下深度绑定。利率从2022年年初的0.5%一直加息至2023年9月份的5.75%。
之后一直维持高利率不变,到2024年9月份。之后香港三次下调了基准利率,目前为4.75%。
货币政策收紧,对楼市构成利空。叠加经济负增长的影响,最终让香港的房价转头。
从香港房价绝对规模来看,尽管连跌了三年,但到今年1月份仍高达11487港元/平方英尺,换算成人民币为13.2万元/平方米。
依旧位居中国城市第一,依旧位居全国房价最高行列之中。
香港楼市,后续走势
香港楼市,是一个被资本过度炒作的市场。如果按照内地逻辑,其泡沫早就该破裂,但纵观香港楼市过往的调整周期,都很短。
这一轮大概率也是一样。
不过2025年,香港楼市的不确定性依旧很大,不确定性在于美国的利率。
美联储半个月前就明确透露,看不出有任何理由,急于进一步降息。
也就是说,短期内美联储不会再降息,联系汇率制的香港,自然也不会再降息。
当然,鲍威尔与特朗普之间的利率矛盾,也是美联储降息是否继续的最大不确定性。
从长远来看,美联储降息诉求已经比较大,香港跟随之后,对于香港楼市构成较大利好。
除了利率给香港楼市带来的潜在利好外,香港楼市的基本面也决定了这座城市易涨难跌。
其逻辑在于:
一方面,香港面积有限,而人口随时可以增加,只要移民政策放松即可。
香港统计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香港人口临时数据为753.42万人,比2023年底增加6400人。
来源:香港市政府统计处
另一方面,香港本来就是一个依靠纯粹的玩金融的城市,这座城市的大部分资产抵押,都是房地产。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进入转型期,但策略上出现了偏差。当时的香港,快速出清了第二产业,也即制造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占比超90%),尤其是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香港如愿登上了全球金融中心的宝座。
但由于实体经济、制造业被出清,金融本该给制造业的赋能,全都给了房地产,职业玩家与开发商们,通过股市吸取资金注入楼市,又从楼市收获回报进一步刺激股市,循环往复,香港的房价终于成了世界第一高。
同时香港的供地中,住宅供地仅占7%。
从人口和土地面积来看,香港其实不缺地。
香港目前的土地中有66%是闲置。被使用的34%的土地中,用于住宅建设的仅占7%。而在这7%的用于住宅建设的土地中,34%是私宅,21%是公屋,45%是乡郊居所。
有人计算过,香港目前有200多万套住宅,缺口也就40万套左右。其实只增加1%的土地用来住宅,就足以极大缓解香港的社会矛盾。
但是,面临着两大难题:
第一。香港不会这么做,也做不了,因为既得利益者不会答应。
香港的主要产业是金融,而整个金融体系里面的抵押物是房子与土地,一旦大规模增加住宅土地供应,房价便会应声下跌,届时香港的富裕阶层财富会大缩水,金融体系会触发危机。
第二,香港不少土地在四大财阀手中。
恒基兆业——李兆基家族,持有农地面积约4500万方呎,占四家总量的45%左右;目前未表态。
新鸿基地产——郭得胜家族,持有农地面积约3000万平方英尺,占比约达三成;表态愿意配合。
新世界地产——郑裕彤家族,持有农地面积约1700万平方英尺,占比大约17%;宣布捐出300万平方英尺
长实——李嘉诚家族,持有农地面积约900万平方英尺,占比大约9%。目前未表态。
香港为了缓解土地供应紧张问题,四大家族中有些家族也有过捐地的行为,但杯水车薪。这可是大蛋糕,谁舍得大放手、
香港政府为了破解这个难题,几年前就向内地申请要地。但时至今日,也没有下文。
换句话说,香港楼市是一个被资本完全绑架的市场。
内地则不一样。香港的房屋,整体是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 而内地,现在已经 是一个 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这一点,官方会议上多次提及 。
此外,我们的人口也转向了。2022年全国人口减少了85万人,2023年减少了208万人,2024年减少139万人。
利空不止于此。宏观大环境、经济、就业、消费形势仍未明朗。
所以,内地楼市其实要比香港楼市复杂得多,不确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