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梦很神秘,一本书讲明睡眠时大脑的活动
别以为梦很神秘,一本书讲明睡眠时大脑的活动
从梁武帝的战争之梦到苯环的科学发现,人类对梦境充满了好奇与敬畏。《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一书,用脑科学理论为我们揭开了"梦"的神秘面纱。
南北朝时期,83岁的梁武帝梦见东魏、西魏的地方官员投降于他。晚年对梦迷信的他遂发起战争,最后却以失败告终。唐代诗人陆游梦见宋孝宗下令收复凉州、西域等地,醒来即作诗三首,流传至今。缝纫机的发明,据说也是来自一个梦。还有苯环的发现,也都来自梦里。全世界每天晚上都诞生几十亿个梦,为什么有人的梦在现实中实现了?太奇怪太虚幻太捉摸不定了。
在《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中,知名的睡眠和睡眠研究者安东尼奥·扎德拉、罗伯特·斯蒂克戈尔德用脑科学理论为我们揭开了“梦”的神秘面纱。
梦境的科学解释
书中提到,想要正确解梦,就要了解梦境。梦者的基本状态(过往的经验、智力、性格、习惯)+当下的状态(期望、激情、健康状况、器官和设备的状况+外在条件(在睡眠中)梦,其实很简单,指的是睡眠期间产生的一系列想法、图像或情绪。从科学角度来看,它既不通灵,也不具备预测功能。
我曾梦见一对夫妻中的妻子因病去世,不久之后,听说其丈夫因胰腺癌死了。如果我们认为梦能做出一些预测,那只是千千万万中的一次巧合。而且作者基于自己的梦境认为:梦中的事情真的在现实中发生,那一定是我们大脑计算和在表达时设想出来的。
新的梦科学诞生
1951年,美国的尤金·阿瑟林斯基花了两年时间,用奥夫纳动态仪追踪儿子阿蒙睡眠时的眼球运动。他发现了一个规律:快速眼动睡眠与做梦之间存在的明显联系。人类在一个晚上,每隔90分钟会出现快速眼动睡眠。而且,研究者还把这阶段用N1、N2、N3加以区分。据研究指出,在N1阶段做的梦,时间更长记忆更深,也更容易被描述出来。
噩梦与睡眠瘫痪
睡眠研究人员还发现:正是快速眼动睡眠,大脑对身体的正常调节发生了脱机。所以,我们处于快速眼动睡眠周期时,身体越来越放松,及至肌肉张力丧失,人基本上是处于瘫痪的状态。我们坐着打瞌睡时,有时会往下滑、有时会突然受惊的原因就在这。这也是我们在遇到“鬼压床”时,人是清醒,而身体却动弹不得的原因。又称“睡眠瘫痪”。
睡眠的重要性
这几天,有位百万粉丝的网红去世引起关注,起因是熬夜引发脑出血。在美国,每年因瞌睡引起的致命车祸有8千起。可见睡眠对人类有多重要。睡得少还会影响决策失误,如历史上的切尔诺贝利事件、三哩岛事件和挑战者号爆炸事件。更重要的是,人想要睡觉其实是大脑的一种需求,而不仅仅是身体躺下、闭眼、放松。睡觉还可以加深记忆力,尤其对每日苦练钢琴的人来说更加重要。因为在睡眠时,大脑有一个时间段会对白天发生的事情和获得的信息进行反复回忆加工。又称“离线记忆加工”。
好好睡觉,天天做梦
一个人在8小时的睡眠时长里,有6个小时在做梦。而如果你整夜酣睡,你的梦可能非常虚幻飘渺模糊,以至于你根本想不起来。我们成年人,每个月只能回忆起4到6个梦。男人梦中发生的事情大都在室外。女人的梦境则有一半以上在室内。孩子梦到小动物的情况更多一些。
书中还提到了文学家的梦、妻子和丈夫的梦、医生、科学家、艺术家的梦。是否有一天,借助高科技,他们都能在梦中找到灵感,改变现状,突破当下。
如果关于“梦”的一切,你都好奇,不妨看看这本《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