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座!武汉迈进“千园之城”
1024座!武汉迈进“千园之城”
日前,市园林和林业局盘点显示,随着晓月园、凤凰公园二期等一批新公园建成开放,截至2024年底,武汉各类公园总数已达1024座,正式迈进“千园之城”。
这千余座公园分为五种类型:以沉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等为代表的自然公园;以安山郊野公园等为代表的郊野公园;以黄鹤楼公园等为代表的城市公园;以百步亭游园等为代表的社区公园;以汉阳门花园等为代表的口袋公园。
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称,武汉正按照全域公园理念,依托这五类公园构建五级公园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打造湿地花城特色的公园城市。
千余座公园串联起武汉
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资源
武汉,名副其实的
园林之城、湿地之城、山水之城
旋转手机,向左滑动
一起展开武汉“千园之城”新画卷
从首座到1024座
武汉公园的建设和发展走过了101年沧桑历程
“哪里需要,我们就在哪里建。”
如今,武汉公园以每年100余座的规模快速增长
相当于平均每4天左右“长”出一座公园
让市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千万人口的武汉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5平方米
平均每万人拥有一座公园
在全市1024座公园中
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约占七成
⊙武汉·中法半岛小镇滨湖生态涵养带一期
去年秋天,武汉·中法半岛小镇滨湖生态涵养带一期霖音景区建成,面积28公顷。
小绿现场探访看到,位于蔡甸区后官湖畔半岛上的这座公园,由20余个原本各自独立的鱼塘、藕塘改建而成,水系相连,路桥相接,花木繁盛,水鸟翔集,如同佩戴在半岛“脖子”上的一串闪亮的珍珠项链。
与此同时,汉阳区龙阳湖公园二期面积16公顷的园区率先建成开放。园内汇集的足球、网球、篮球、碗式滑板场和儿童游乐园,吸引着市民纷纷来此运动休闲。
截至目前,龙阳湖公园一期和二期,一共有68公顷的滨水绿色空间对市民游客开放。
⊙武汉两江四岸
一城秀水半城山。“天赋异禀”的武汉,山水资源非常丰富。166个湖泊、165条河流与447座山体交织,构成城市坚实的生态“骨架”和丰厚的自然“家底”。
“把山水禀赋用好,武汉的个性魅力就出来了。”这一理念,早就形成了武汉人的共识。
多年来,依托大自然丰厚的馈赠,武汉在公园建设中修山治水、显山露水,不断擦亮山水名片,增强城市特色。
在对龟山、蛇山、洪山等众多山体公园进行综合整治和景观提升的同时,充分发挥武汉“百湖之市”“湿地之城”的水资源优势,不遗余力地建设滨江滨湖特色公园,构建蓝绿交织休闲空间。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建成山体公园20余座、湖泊公园70余座。“两江四岸”已建成总长80.7公里、总面积约838.3公顷的江滩公园。
⊙青山江滩公园
众多江滩公园、湖泊公园与山体公园等,交织成“江风湖韵、山清水秀、树茂花繁、人在园中”的山水园林新画卷,为“千园之城”烙上了鲜明的湿地花城特色印记。
市设计咨询集团风景园林设计院院长季冬兰认为,武汉“晋级”为“千园之城”,有力地锚固了“两轴两环、六廊多楔、北峰南泽”的生态框架,提升了生态品质和城市能级,使城市的碳汇能力不断增强,生态格局不断优化。
⊙市民在东湖绿道三期健身
在东湖风景区,游客可在四通八达的绿道网络畅快地骑行;在解放公园,亲子家庭在鸽子广场开心地投喂广场鸽;在常青公园,运动爱好者们可享受智能AR“陪跑”的互动体验……
武汉公园越来越多的高品质绿色空间,正成为运动爱好者的“户外健身房”、亲子家庭的“快乐遛娃地”、上班族的“能量快充站”。
2024年,武汉复合利用公园绿地建设体育设施102处,开展公园文化活动830余场,开放共享公园绿地65公顷。“公园+体育”“公园+科普”“公园+电影”“公园+音乐”“公园+花展”“公园+文旅”等新业态、新场景,使公园成为全龄友好的人民乐园。
⊙“五一”小长假,世界花园大会绚烂绽放,沙湖公园、武汉园博园两大展区变身“鲜花秀场”
⊙金秋时节,武汉市第41届金秋菊展吸引600余万人次打卡,逛公园赏花展成为新风尚
⊙国庆假期,月湖风景区举办了公园露营节
⊙解放公园、武汉动物园、沙湖公园同时推出“花漾YOUNG生活季”假日市集
“‘公园+’使武汉的公园特色越来越明显,活力越来越强。”市园林和林业局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公园城市的“大战略”,变成了每个市民可感可及的“小确幸”。
⊙东湖国家湿地公园
历经百年建设和打磨,“千园之城”武汉的公园资源日益丰富、特色日益凸显:黄鹤楼公园、堤角公园、紫阳公园,以及解放公园宁馨园、沙湖公园琴园等一批古典风格的园林,古色古香;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后官湖国家湿地公园、金银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等一批湿地公园,水光潋滟;百步亭游园、唐家墩游园、汉阳门花园、秋桂公园等为代表的一批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温馨可人……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加大城乡公园绿地建设力度,形成布局合理的公园体系。
⊙市民在南湖幸福湾公园乐享露天电影
小绿了解到,武汉正在构建的五级公园体系,就是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绿道、生态廊道等建设,以期将各类公园串珠成链、织链成网,方便人们到达游憩,满足市民多元生活需求。
市园林和林业局总工程师郑忠明认为,武汉跻身“千园之城”,构建全龄友好、有湿地花城特色的五级公园体系,对中部地区兄弟城市的公园建设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和借鉴意义,那就是根据城市的自然禀赋,在老百姓身边多建公园绿地,并且使它形成体系。
⊙市民在月湖风景区草坪上露营
他表示,成为“千园之城”后,公园的管理和服务将面临更大挑战。武汉将持续探索并创新公园分级分类管理模式,不仅要管理好公园,更要经营好公园。后者即营造“公园+体育”“公园+文化”“公园+文旅”“公园+消费”等各种新业态、新场景,在满足市民生活需求的同时,增强公园的造血功能,降低公园运维成本,使公园可持续、高质量地发展。
⊙市民在武汉冰雪轮体育公园练习滑板
中国城建院城乡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王香春认为,武汉构建五级公园体系的努力值得肯定。不同类型的公园定位和功能不一样,通过绿道等线性空间将城乡公园连成体系,不仅可以方便百姓“就近进入,就近享受”,而且有助于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使城、园、人构成生命共同体,实现“城中有园,园在城中,人在园中”的公园城市核心理念。
处处湖泊处处山,处处鸣禽处处花
人在园中,园也在人中
寻美,增乐,补闲
公园城市的“新样态”
变成了每个市民可感可及的“新生态”
在武汉,推窗见绿、开门见园
在山水之乐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是行走的微诗意
更是生活的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