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体性、相杂相克相生、配支干、律吕七政”这部《五行大义》
“命名体性、相杂相克相生、配支干、律吕七政”这部《五行大义》
《五行大义》是一部关于五行理论的古籍,详细阐述了五行(木、火、土、金、水)的命名、体性、数、相生、相杂、相克、相生、配支干等基本概念,以及其在建筑风水、医学、音乐、文学等领域的应用。这部古籍在宋代曾失传近千年,直至清代才从日本传回中国,现存多个版本,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学术参考价值。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一本重量级别的堪舆风水古籍—《五行大义》,此书在宋代曾失传近一千多年,直至清代时才从日本传回中国。
一、我们收藏了《五行大义》3个版本:
(一)《五行大义》(佚存丛书 清光绪八年-1882年 滬上黃氏木活字排印本),此版本容量为129M大小,180个筒子页双面,高清原版原色。
(二)《五行大义》(佚存丛书 日本寛政11年-1799年 刊本 ),此版本容量为135M大小,180个筒子页双面,高清原版原色。
(三)《五行大义》(知不足齋叢書 清光緒八年-1882年 嶺南芸林仙館刻本),此版本容量为99M大小,180个筒子页双面,高清原版原色。
收集到3个版本是非常不容易的了,故我们值得收藏与应用。
二、《五行大义》讲述了什么内容?
《五行大义》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五行理论的木、火、土、金、水等元素,并详述其来源和应用。
《五行大义》中也详尽介绍了建筑风水的理论和实践。
在五行理论中,北斗星宿和月象被认为对干支有着重要影响,这也是五行学说应用在建筑和空间布局上的重要依据。
三、《五行大义》分为多少篇章,都聚焦了什么内容?
第一篇至第五篇:介绍了五行的命名、体性、数、相生、相杂、相克、相生、配支干等基本概念。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被广泛应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等领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理论之一。
第六篇至第十篇:讨论了五行的性质和属性。五行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第十一篇至第十五篇:阐述了五行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是古人解释世界万物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
第十六篇至第二十篇:讨论了五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十一篇至第二十五篇:详细介绍了五行与时间、空间、季节、气象、地理等方面的关系。五行之间的变化和相互作用。
第二十六篇至第三十篇:讨论了五行与人体、治则等方面的关系。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于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治疗等问题。
第三十一篇至第三十五篇:阐述了五行与音乐、文学、美学等方面的关系。五行思想在音乐、文学、美学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第三十六篇至第四十篇:讨论了五行在道教、佛教等宗教信仰中的应用。五行在道教、佛教等宗教信仰中也有广泛的应用,被视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本源。
总之,《五行大义》涵盖了五行理论的各个方面,包括命名、体性、数、相生、相杂、相克、相生、配支干、律吕、七政等内容。
故此堪舆古籍《五行大义》值得你去运用与学习,不断地参悟其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