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祖父母不能承受之重? 台湾隔代教养问题探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祖父母不能承受之重? 台湾隔代教养问题探讨

引用
1
来源
1.
https://icef.org.tw/2024/11/26/%E3%80%90%E5%B0%88%E9%A1%8C%E6%96%87%E7%AB%A0%E3%80%91%E7%A5%96%E7%88%B6%E6%AF%8D%E4%B8%8D%E8%83%BD%E6%89%BF%E5%8F%97%E4%B9%8B%E9%87%8D%EF%BC%9F-%E5%8F%B0%E7%81%A3%E9%9A%94%E4%BB%A3%E6%95%99%E9%A4%8A/

在台湾南部的乡村,有一位坚强的奶奶,年轻时以单亲妈妈的身份,独自抚养三个孩子。孩子们长大后,到了本该退休的年纪,她又独自承担起抚养一对双胞胎孙子的责任。这是多么艰难的决定?

这是环宇基金会辅导的一个案例。这位奶奶不忍心看到孙子被父母冷落、照顾不周,于是勇敢地与自己的孩子对簿公堂,争取到监护权,独自承担起抚养两个小男孩的责任。

同样也是基金会个案的小影,在越南籍妈妈拿到台湾身份证后,就被刚出生几个月就丢给了爸爸;而同样不负责任的爸爸,在败光家产后,无情地抛弃了小影,他的父母就像人间蒸发一样,消失在他的生命中,只剩下70多岁的爷爷奶奶,与他相依为命……

养完孩子还要养孙子,祖父母SOS!

隔代教养不仅面临体力和经济的考验,还存在许多隐忧。在父母缺席的成长岁月中,幸亏有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不离不弃,许多孩子才能在亲情的滋养下健康成长。

只是含饴弄孙,本是求之不得的福气,但对有些祖父母来说,照顾孙子女,却成了他们一生中“无法卸下的重担”。

透过隔代教养,固然许多长者藉以重新感受生命成长的喜悅,重拾人生的方向,但我們也必須正視隔代教養可能衍生的問題,才能給我們下一代,更健全及有保障的教養環境。

隔代教养家庭日益增加

根据行政院主计总处“家庭收支调查”发现,2018年国内祖孙家庭(隔代教养家庭)共有114,337户,较10年前88,965户增加25,372户,增幅28.5%;但若与20年前62,786户相比,则增51,551户,上升比率高達82%,将近一倍之多。


图:台湾“祖孙家庭”历年趋势(1998-2018年) /资料:行政院主计总处

早期隔代教养的成因,大多是父母双亡、离婚,或因托育需求所产生。现今的成因越趋複雜化,涉及层面也越广,例如现代双薪小家庭的比例增加,许多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不得不委托祖父母照顾。

此外,离婚率增高,单亲家庭父母独自照料孩子不易,因此需要祖父母协助。以及,未婚怀孕、遗弃、父母身心障碍、低收入户,或因父母在海外工作……等,皆为今日隔代教养常見的原因。

卫福部分析,第一名是孩子的父母因为入狱、失业、重病等因素无法扶养;第二名是离婚、单亲或再婚,两 者合占47.74%;第三名则是因为在外工作,占17.49%;而根本不想养及偶尔回来看的高达18.27%。

在冰冷的数字之外,隔代教养是否突显或衍生什么樣的社会问题,值得探讨。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爷爷奶奶的年龄都偏高、健康不佳又无法就业,使得这类家庭,不仅教养力不从心,且经常是贫困家庭,使得脱贫更加不容易。

隔代教养有哪些类型?

形成隔代教养的原因有很多種,不同类型的隔代教养家庭所面对的状况也不尽相同。在这些情形下,爸妈通常会将小孩托付他人照顾,许多会以祖父母为最优先的考虑。

一、全日与部份时间

(1)部份时间隔代教养:父母在上班时段,将小孩托给祖父母照顾,等到下了班再接手照顾,这种形式在双薪家庭中最常见。

(2)全时间隔代教养:父母本身因个人因素而没能力照顾孩子,或因弱势家庭之故,由祖父母负担起教养的全部责任。

二、主动与被动

第一种情况,仅在部份时间请祖父母照顾子女的双薪家庭,是属于主动、有选择权地,将孩子托付给祖父母。

第二种情况,因情况不得已或弱势因素,必须将孩子托付给祖父母,则属于被动、没有选择权。当隔代教养家庭属于被 动与没有选择权之類,是极需社福单位介入与协助,才有办法解决其困难的。

教养可能出現的问题

老师在接任新班级时,总会发现一些学生的学习手册从未签名,或是久久才一次签完。从经验得知,这可能是来自隔代或单亲家庭,一般祖孙教养家庭的孩子,通常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其影响如下:

一、学习表现落后:隔代教养的孩子在偏远地区日益增加,学童在学业和品行方面的表现,让老师较感忧心;其次,在同辈关系、情绪管理和自信心上的评量指标,也都比一般学生落后。

二、情感表达较弱:祖父母通常不擅长表达情感,惯用命令、指責的语气与孩童交谈,话题以生理需求、学业为主,较少涉及内心层面。孩童较难感受到祖父母的爱与用心,容易造成冲突和抗拒。

三、过度骄宠怜爱:祖父母较容易因怜爱、宽容而宠坏孩子,特别是因不得已的情况而照顾孩童时,祖父母失落、沮丧的情绪,会使孩子更难与其他人发展信任关系,难以建立自尊及自信心。

四、生活管教鬆散:祖父母年纪较大,无法协助孩童课业,或为生计忙碌等,易采取放任或鬆散的管教方式,以致影响孩童学习适应与学业成就,导致人际关系较差,成为被拒绝排斥的对象。

五、经济问题堪忧:经济问题是最严峻的挑战,祖父母通常年迈无法工作,不仅不能靠子女来奉养自己,还要负起养育孙子女的费用,造成沉重的负担。加上本身体力健康的考量,导致教养品质令人忧慮。

如何帮助隔代教养学生

一、鼓励老师增进亲师沟通

很多学校老师会将责任切割得很清楚,认为他们的主要工作在教学,学生的家庭问题,并非学校老师的责任。因此鼓勵教师,若能与家长保持聯繫,不但可以幫助祖父母了解孩童在校學習情形,並提醒他們關注孩童,則可將家庭不利因素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

二、掌握学童的生活状况

隔代教养学童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导致在生活和学习上遭遇不同的瓶颈,教师应在他们的生活及学习上,提供关注及协助。若发现问题,也可以透过学校社工师,寻求解决或通報转介。

三、办理亲职教育活动

通过办理亲职教育或亲子活动,这是简单有效的方法,邀请祖父母参与孩子的教养,教育有关隔代教养的困境与因应方法,提供学生偏差行为的辅导技巧,以及通过亲子活动增进彼此的关系。

四、强化父母效能

在隔代教养的过程中,倘若父母仍在,则应教育父母,父母的爱仍是他人无法取代的,应对孩子多加留意关心、抽空陪孩子、参与孩子活动、和祖父母沟通好管教子女的方法,并与老师保持良好而且密切的联系。

五、寻找社会福利协助

隔代教养家庭多半处于经济困境,碍于情面及信息缺乏,祖父母不愿也不懂得求助,使得他们成为弱势中的弱势。当前社会政策也沒有针对他们提供专属的津贴或服务,只好通过社福团体协助,以减轻教养的负担。

结论:养儿防老不可及,正视隔代教养问题

在几次的社区家访中,听到祖孙家庭祖父母的共同心声:“以前是养儿子,现在要养儿子的儿子”,养儿防老似乎变 成了空想,根本是遥不可及,本是含饴弄孙之乐,却转变成了沉重的负担!

长期以来,单亲家庭因为数量多、可见度高,经常成为关注焦点;殊不知,其实许多单亲家庭背后,经常有隔代教养的议题。当家庭解组,父母之一方忙于工作;或是当父母无力、缺席、不愿意照顾子女时,祖父母就必須接棒照顾,处境特别辛苦。

隔代教养是不得已的选择,增进隔代之间的沟通与相互扶持,是孩童成长的关键因素,引导孩童让孩子知道这样安排的原因及父母的心情,相信孩子必能更体谅也愿为自己多负一点责任,而不再只是自怨自艾、悲觀地生活!

由趋势来看,隔代教养家庭已是社会现象之一,官方及社会大众必须正视此议题,共同关心并研拟最佳因应的处理模式,若能建立起社区支援网络以及相应的扶助系统,则对社会整体功能的运作与发展,绝对具有正面的效果。

本文原文来自ICEF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