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为什么吃饺子
二月二为什么吃饺子
二月二,龙抬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是一个充满吉祥寓意的日子。这一天,人们通过各种习俗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其中,吃饺子是二月二的重要习俗之一,它不仅是一种美食享受,更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二月二吃饺子的习俗
二月二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代表好运的意思。在晋北地区,民间还有吃灶王爷前的枣山的习俗。一家几口人,将枣山切成几块,人均一份,最上面的三尖部分归家长享用。
芮城合河的青龙节传统
在山西芮城合河地区,二月二这一天有一种延续了千余年的独特民俗活动,被称为“亮宝会”。这一传统据说始于汉光武帝年间,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当地百姓会将家中最珍贵的宝物展示出来,以此祈求驱邪避灾,期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二月二吃饺子注意事项
吃饺子最好在中午十二点左右。对于包子、饺子等带馅食品来说,如果一味追求“皮薄馅多”,它们就失去了主食应有的位置,这样容易造成人体摄入碳水化合物的量不够,同时又摄入过多的肉,并不利于营养均衡。此外,大家可以在馅皮中加入各种粗粮粉和豆粉,这样不仅能增加矿物质、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还能让口感和口味更丰富,但需要注意的是,它们的比例需要控制在20%以下。
二月二的其他习俗
接“姑奶奶”
二月二这天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接宝贝儿”之说。因为老北京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奶奶”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或半个月,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
皇帝耕田
二月二这天的另一项活动是皇帝耕田。因为每年的二月二这天差不多是在惊蛰前后,“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从此北方就到了春耕大忙的时候。为了动员人们赶快投入春耕生产,别误农时,二月二这天皇帝要象征性地率百官出宫到他的“一亩三分地”耕地松土。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帝王每年二月二,都要到先农坛内耕地松土,从清朝雍正皇帝开始,每年的二月二这天改为出圆明园,到“一亩园”(今海淀圆明园西侧)扶犁耕田。过去曾有一幅年画,叫《皇帝耕田图》,画中是一个头戴王冠、身穿龙袍的皇帝正手扶犁耙耕田,身后跟着一位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在撒种,牵牛的是一位身穿长袍的七品县官,远处是挑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画上还题了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这幅画也说明人们希望有一个开明的皇帝,能够亲自春耕夏耘,使老百姓丰衣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