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点:倒幕运动
初中历史知识点:倒幕运动
倒幕运动是日本明治维新前的重要历史事件,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派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了统治日本260多年的德川幕府,开启了日本近代化进程。本文将详细介绍倒幕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相关历史事件。
倒幕运动
明治维新前,在日本,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派中心在西南部经济较发达的萨摩、长州、土佐、肥前四德川幕府时期社会现状藩。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国家的落后民族的危机,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实质是推翻幕府统治,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运动。
大政奉还
大政奉还,发生于庆应三年(1867年)10月,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还给了天皇,标志着持续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结束。大政奉还标志着日本封建时代的结束、近代日本的开始。
鸟羽、伏见之战(日本戊辰战争)
1868年1月,新政府军和幕府军在鸟羽、伏见进行的首次战役。交战双方为支持明治天皇的新政府军和支持德川幕府的军队,战役以新政府军的全胜告终,标志着戊辰战争的开始,成为倒幕运动的标志性事件。
倒幕运动的性质
倒幕运动是19世纪中期,由日本的中下级武士、高利贷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和西南诸藩的大名组成倒幕派,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自下而上的武装推翻封建幕府统治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倒幕运动最早爆发于长洲、萨摩等藩的原因
- 长洲、萨摩四藩受西方影响,资本主义发展显著,经济发达;
- 民众思想开放,百姓痛恨幕府统治,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 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 是尊王攘夷运动的发源地,逐步演变而来;
- 受历史因素影响。
日本形式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幕府统治
幕府是古时日本一种权力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机构。常以,其最高权力者为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日本历史上共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三个幕府历史时期。始于1185年终于1867年共682年,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演变成一种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
日本古代有着长期军人干政的历史,军事强人以成为征夷大将军为志向,开设幕府,为军人的最高指挥机构,并且掌握政权。形式上取得天皇授权,实为以军事统治进行封建采邑,凌驾正规的文人中央集权政府机构。也可以说是用。
幕府政治,特指日本封建武士通过幕府实行的政治统治。又名武家政治。幕府一词始自古代汉语,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在日本,最初指近卫大将住所,转指武士首脑征夷大将军(简称将军)府邸,以后又称将军为首的中央政权为幕府。始于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中经室町幕府,至1867年江户幕府的德川庆喜还政于天皇,幕府政治结束。
“幕”意指军队的帐幕,帐篷;“府”指王室等收放财宝和文件的地方,江户时代中期以后意味变成了政府机构。有人认为“镰仓幕府”和“室町幕府”事实上是当代用词;当时人们并未称呼过镰仓和室町政府机构为“幕府”。
相关初中历史知识点:德川幕府的统治
德川幕府
“德川幕府”又称“江户幕府”。日本第三个封建军事政权。由德川家康建立,德川氏以江户为政治根据地,开幕府以统治天下,故亦称江户幕府。1853年,美国佩里率军抵达日本,逼迫幕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面临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险,激起国内人民的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最终引发倒幕运动。1868年,江户和平开城投降,统治日本260多年的德川幕府彻底灭亡。
德川幕府统治
- 背景:日本战国时代,丰臣政权覆亡后,德川家康夺取日本政权,自称大将军,建立幕府,开始了德川幕府的统治。
- 时间:1603年-1867年
- 主要政策:1633颁布《锁国令》,开始闭关锁国政策。
- 打开国门:1853年,美国海军将领佩里率领舰队两次闯进江户湾,迫使日本开港通商(史称黑船事件)。1854年签订了《神奈川条约》,日本闭关锁国被打破。
- 灭亡:1867年德川庆喜被迫宣布还政天皇,(即大政奉还)德川幕府灭亡。